1型糖尿病正呈現低齡化
截至2022年,全球約有875萬1型患者。2010年至2013年我國每年、每10萬人中約出現1.01個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且存在發病低年齡化傾向,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病人數居世界第4位。
關於1型糖尿病治療現狀相關研究發現,我國1型糖尿病患者診斷後有高達80%者未行正規治療,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僅20.2%達到糖化血紅蛋白<7%的目標。1型糖尿病的發生與以下危險因素相關。
遺傳因素 攜帶某些特定基因型的人群,如DR3/DR3、DR3/DR9和DR9/DR9,發生1型糖尿病風險更高。
年齡 10~14歲人群1型糖尿病發病風險更高,而後呈下降趨勢。
季節和緯度 1型糖尿病的發病與季節密切相關,可能與季節相關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日照時間長短有關;高緯度地區1型糖尿病發病率顯著高於低緯度地區,可能與環境及氣候有關。
病毒感染 柯薩奇B病毒等腸道病毒感染與1型糖尿病發病率升高相關,新型冠狀病毒與1型糖尿病的發病關係也值得關注。
飲食 不同飲食習慣者腸道菌群會有明顯差異,腸道菌群在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藥物 如某些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物。
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分為遺傳易感、環境觸發、免疫應答、胰島損傷、糖代謝異常、胰島功能衰竭6個階段。根據患者自身免疫反映情況、胰島功能、血糖水平等,1型糖尿病可分為3期,其中1期為胰島自身免疫紊亂期,2期為血糖異常期,3期為臨床症狀期,部分患者存在臨床緩解期,即“蜜月期”,短期內無需胰島素治療。
2021年我國首次提出“亞臨床1型糖尿病”概念,亞臨床1型糖尿病即上述的1期和2期階段。亞臨床期是1型糖尿病篩查和免疫治療的關鍵時期。
1型糖尿病未來治療方向包括:1.更好的胰島素和胰島素輸送技術,如智慧胰島素注射筆、新型胰島素泵。2.免疫靶向治療,目前在研靶向藥物,抗CD3類、細胞因子拮抗/激動劑、T細胞活化抑制劑、B細胞拮抗劑、檢查點抑制劑等,某些免疫靶向藥物可在延長1期、2期發展到3期、延長部分緩解期的時間長度上有潛在作用,可能延緩β細胞破壞的程序,延長自身胰島素的產生,有助於延緩1型糖尿病的進展。3.細胞治療,如異種(豬)胰島、同種異體(人)胰島和幹細胞來源的胰島細胞移植。4.抗病毒治療,在1型糖尿病發病早期,抗病毒治療效果可能更佳。
1型糖尿病未來治療的新興方向,包括胰島素製劑和裝置的創新、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抗病毒治療等,揭開了1型糖尿病治療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1型糖尿病良好管理和控制不再是夢。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作者 || 青海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蔣豔蘋 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青海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姚勇利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