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肺結節,該怎麼辦?

體檢發現肺結節,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於網路)

想必朋友們有很多人在常規體檢後,都會發現體檢報告或多或少寫著“結節”二字,比如說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等,不同部位都可能出現。奇怪的是,有的結節醫生十分重視,建議患者接受進一步檢查;而有的結節則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這五花八門的結節真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病不是病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肺結節。

肺結節是什麼

肺結節嚴格上說並非是一種疾病,它可以是很多種疾病的具體表現,如肺部的炎症、肺裡的良性腫物、淋巴結腫大以及令人害怕的等。也就是說,肺結節是區域性的組織結構(特別是密度)產生了變化,使它們在影像學手段(X線,CT等)顯影中和密度高於正常組織。

因此,產生結節的可能性很多,從輕微的炎症到惡性不一而足。目前我們國內肺結節最後確診為肺癌的病人佔的百分比也才不到2%,這個資料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令人可怕。

這麼說來,檢查出來小結節不用太擔心,但並不代表不用重視它,還是要請專科醫生來判斷一下,看看它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良性可能性大的結節只要定期門診複查觀察就行,惡性可能性大的就要接受進一步檢查來明確診斷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發現“肺結節”後的以下心態不可取

1、諱疾忌醫型

實際上,這型別的朋友自己能感覺到有一些異常症狀,但是又害怕查出問題來,不敢到醫院就診,在心目中告訴自己“沒有不好的檢查結果=沒問題”,或者認為反正查出是肺癌也不好治還不如不查,求個心理清靜。

這類人群往往等到症狀非常嚴重的時候,發生咳血、喘不上氣、疼得受不了了才會到醫院接受檢查並進行對應治療,而且經常一查出來可能就已經是疾病晚期,不僅錯失最佳手術機會,後續生活質量也很低。

其實,絕大部分的早期肺癌都是沒有什麼特殊症狀表現出來的,所以諱疾忌醫千萬不可取,定期體檢,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十分重要。

2、視而不見型

這型別朋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去參加體檢查出肺結節來,就會自己對自己說:“我不可能是肺癌,平時也沒幹什麼虧心事,肯定沒什麼大礙的”,隨之不了了之。

另一種是參加體檢並得知肺結節結果後,專門去諮詢了醫生的,但結節的良惡性難以肯定判斷,其惡性傾向不明顯但是又無法肯定是良性病變,醫生建議“建議進一步檢查,估計應該是良性的”或者“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複查”,此時患者很有可能選擇性地聽從“良性”結果,而忽視“進一步檢查、複查”的必要。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患者耽誤自身病情。

3、高度焦慮型

這型別的朋友大多是在體檢發現肺結節後表現為特別謹慎、焦慮甚至抑鬱的狀態,特別害怕自己會得肺癌,恨不得早日手術切掉結節以除後患,或者每天生活在擔心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慌裡,稍有不舒服的症狀就聯想到是肺結節引起來的,立馬到醫院就診希望能一查明白。甚至自行搜尋相關民間偏方,東治西治,造成過度醫療。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無法判斷的肺結節應“進一步”觀察

一些無法判斷的肺結節應該在3-6個月到1年後再複查胸片或者肺部CT,如果發現原本較小的結節突然比以前增大了許多,或者發現原本顯影較淡的結節突然加深了,這些表現一般提示是惡性的機率較大。

如果觀察約半年至1年左右,結節跟以前相比變化不大的,也說明它的生長是具有惰性的,即使是惡性的東西,也不一定需要處理。而且每次複查最好是在同一家有資質的醫院進行,這樣方便對照每一次複查的結果變化以瞭解病情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路)

複查可採用CT檢查

CT就是把人體從腳往頭的方向一層一層地掃描拍片,最薄可以達到1毫米一層,即使非常小的結節小到1毫米也能被發現。雖然胸片在很多年以前是查肺病的基礎方法,但是胸片存在許多弊端如看不清心臟後方的肺部、看不清小結節且看不清結節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B超更側重於檢查實性器官如肝、膽、脾、胰腺等,不適用於看肺。

對於患肺癌的高危人群,如大於45歲的、重度吸菸的(每天吸菸大於等於20支,吸菸約20年及以上)、家族裡有人得過肺癌的等,這些高危朋友就需要在檢查肺的時候更建議完善CT的檢查了。

發現肺結節並不可怕,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也不要自行“百度”而諱疾忌醫,更不要過於焦慮於未發生的事情上,而應該用積極的心態來正確對待,及時找專科醫生就診,該進一步檢查的進一步檢查,該觀察的觀察,該治療的治療。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體檢發現肺結節,該怎麼辦?--- 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469帖

馬醫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