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研所兒醫說】那個患有炎症性腸病的男孩和我分享他的北大生活
一個夏日的傍晚,我看完門診正準備離開,診室大門被輕輕推開了,一陣微風隨之而入,風中夾雜著少年的陽光氣息。我抬頭一看,這不是小安(化名)嗎?“鍾主任,好久不見”,他微笑著和我打招呼。看著他微笑的臉龐,我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多年前,那個與小安共同度過的艱難治療時光。
2013年我就認識他了,那時候的他,瘦弱、個子不高,因為便血、腹瀉來到我們科室就診。經過血液、大便等化驗,胃腸鏡以及病理等輔助檢查後,被確診為炎症性腸病,需要長期、定期來醫院治療。我還清楚的記得,每次查房的時候都會看到這個戴著眼鏡的男孩沉浸在書的世界裡,還會和我分享他寫的小說。
在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後,他來醫院的頻率越來越低。去年得知,小安考上了心心念的北京大學,拿到北大通知書後,他還專門回醫院和我分享他的喜悅,同時也衷心感謝消化內科的所有醫生、護士對他的悉心治療和照顧。如今,小安又一次站在我的面前,和我分享他大一的學習生活。我抬頭看著身材挺拔的他,彷彿看到了那個曾經在我診室咬牙堅持的小男孩。他的成長與變化讓我倍感欣慰,也讓我更加堅信生命的力量。
兒童炎症性腸病新視界:疾病理解與治療策略
兒童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影響消化系統的慢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CD)和(UC)。這種疾病不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可能對其心理發展和教育造成長期影響。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兒童IBD的理解不斷加深,治療方法也在不斷進步。
病因學的新發現
兒童IBD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普遍認為遺傳、環境、免疫系統和腸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是關鍵因素。近年來的基因組學研究揭示了多個與IBD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些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併為未來的治療新方法提供了可能。
診斷技術的進展
早期準確的診斷對於兒童IBD的治療至關重要。傳統的診斷方法包括內鏡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物標誌物、糞便檢測方法和經腹腸道超聲等方法為IBD的早期診斷和疾病活動度評估提供了新的工具。這些非侵入性檢測方法對於兒童患者尤為重要。
治療策略的更新
1、生物製劑的應用:生物製劑,尤其是抗腫瘤壞死因子(TNF-α)藥物,已經成為治療中重度IBD的重要手段。英夫利西單抗等藥物透過抑制炎症反應,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生活質量。新型生物製劑,如抗整合素藥物和抗白細胞介素(IL)藥物,還有小分子藥物(Jak抑制劑)也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
2、精準治療:基於患兒的臨床特徵、治療歷史、生活環境、生物標誌物、基因型等特徵,醫生可以為患者定製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3、營養治療:營養治療在兒童IBD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殊配方的營養補充劑不僅可以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援,促進生長髮育,還有助於控制炎症和促進腸道癒合。
管理策略的改進
兒童IBD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團隊(MDT)的協作,包括消化科醫生、營養師、心理醫生等。MDT模式能夠確保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全面的關懷和支援。此外,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援也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高患兒和家庭的生活質量。
結語
兒童IBD的治療和管理正朝著更精準、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對疾病機制的深入理解,我們期待未來能夠開發出更多創新的治療方法,以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和預後。同時,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對於患兒的康復同樣重要。
文 | 鍾雪梅
封面 | 袁超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