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正向兒童蔓延
臨床中,醫生在診療患者的時候,通常都會詢問有無糖尿病家族史。很多人也會到醫院諮詢,家裡有親屬患有糖尿病,自己是否一定會得糖尿病。特別是一些準備或者已經成為父母的患者,更關心自己孩子患糖尿病的風險和概率。那麼,究竟糖尿病是否會遺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分型上來了解。
糖尿病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
糖尿病是一種病因複雜的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認為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也就是說,糖尿病確實存在遺傳傾向。當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特別是一級親屬,即父母、子女以及親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糖尿病時,無論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年齡是長還是幼,家族中其他人發生糖尿病的概率均會升高。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種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並不相同,某些地區或者某些種族糖尿病發生風險明顯高於平均水平,這與基因有關。
因此,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在“孃胎裡”就貼上了易患糖尿病的“標籤”。如果再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後天因素如肥胖、運動少等,糖尿病的發病過程就會被啟動,患糖尿病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不同型別的糖尿病遺傳傾向也不同
糖尿病分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型別糖尿病。不同型別的糖尿病,其遺傳傾向也是不同的。
在我國,超過90%的糖尿病為2型糖尿病,其發病機制相對複雜,至今還沒有徹底被闡明,遺傳背景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當父母有一方患2型糖尿病時,後代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明顯升高;如果父母雙方均患2型糖尿病,則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更高,且發病年齡更早。雖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具有易感基因,但也不是無法避免罹患糖尿病的。如果能夠在生活中始終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儘量減少或避免不良的外界因素,還是可以降低患病風險或者完全不發病的。
1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與自身免疫有關,同樣存在潛在的遺傳風險,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是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1型糖尿病具有遺傳模式,但是有研究顯示,如果父親患有1型糖尿病,其後代患病風險為5%;如果母親患有1型糖尿病,其後代患病風險為1%~3%;1型糖尿病患者同卵雙胞胎的患病風險為36%。
特殊型別糖尿病中,有些型別的遺傳模式在疾病中的作用比較大,後代的患病概率可以超過50%。例如,青少年發病的成年型糖尿病,它是一種單基因突變引起的糖尿病,是由常染色體攜帶的致病基因所導致,呈現顯性遺傳的特點。所謂顯性遺傳,就是說這種疾病的決定基因非常強大,在人體的一對相關等位基因中,只要其中一條是致病基因,另一條哪怕是正常基因,也必然會發病。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有遺傳傾向的。因此,在發現高血糖後,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糖尿病的診斷和分型。這不但對患者本人有益,也對預防家中親屬罹患糖尿病意義重大。
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日益增多
在洶湧而來的糖尿病發病大潮裡,青少年甚至兒童也無法置身之外。我國的兒童青少年所患糖尿病中90%以上為1型糖尿病。但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現日益增高的趨勢,業已成為今後防治的重點。
兒童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超重或肥胖者,主要衡量指標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因為兒童青少年的體重與年齡相關,並且男女有別,所以不能一刀切。既往研究顯示,我國男性和女性兒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檢出率達到18.5%和9.2%。2.糖尿病家族史,主要指的是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糖尿病者。一級親屬指的是父母、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二級親屬指的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等。3.母親在懷孕時有糖尿病史或者診斷為妊娠糖尿病者。懷孕期間的高血糖環境可以增加巨大兒、難產、新生兒低血糖等風險,也會對子代的體重、代謝指標產生不良影響。國外的研究資料顯示,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其子女在兒童青少年期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比同齡人要增加數倍。4.存在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表現或者具有多種代謝異常者,如黑棘皮病、、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等。
因此,如果兒童青少年具有上述危險因素中的一項或者多項,就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努力消除可逆的危險因素,並做好血糖的定期篩查。
預防糖尿病要從娃娃抓起
糖尿病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代表,對其進行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糖尿病發病日趨年輕化,因此,對於糖尿病的預防,也要從娃娃抓起。
兒童青少年的糖尿病預防,應該從胎兒期開始。母親在懷孕期間應該注意體重的合理增加,產後鼓勵母乳餵養。特別是那些懷孕期間高血糖的母親,更要注意在整個孕期的血糖控制都應該處於理想範圍內。
在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中,可逆的是體重。所以,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邁開腿”,避免超重和肥胖,是預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兒童青少年的飲食要保持食物的多樣性,粗糧細糧結合,葷素合理配比。儘量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比如各種精製甜點、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快餐、高糖飲料等。不能偏食,要注意肉、蛋、奶、蔬菜的合理攝入,做到營養均衡。
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興起,容易導致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沉浸於此,而戶外運動則大大減少。因此,家長、學校、社會應該督導孩子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矯正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培養兒童青少年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長期規律、合理充分的運動,可以防止兒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利於更為健康的生長髮育。
做好定期篩查也是不容忽視的。有高危因素的兒童青少年,應從10歲開始進行篩查,每3年至少重複篩查一次。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作者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科 田勍 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高洪偉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