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推開愛你的人,是一種創傷反應

反覆推開愛你的人,是一種創傷反應


親愛的朋友,你們好,我叫巴音。

起初去做心理諮詢,是因為抑鬱。

我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想離開這個世界,而且希望去世之後,所有人都忘記我。

隨著心理諮詢師引領著我走向內心,我才慢慢發現,我想逃離的,其實是一切人際關係。

記不清是第幾次諮詢,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對諮詢師說:“我真的好想死,我的生活毫無意義。”

本以為諮詢師會像其他人一樣跟我講大道理,勸我積極面對人生困境。

然而並沒有。

他沉默了片刻,認真問:“為什麼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做什麼都是獨來獨往,平常連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找不到,可能是我太失敗、太討人嫌了吧。”

他問:“你渴望與人溝通,卻苦於無人分享。可事實上,你身邊有那麼多人,他們真的都不願意和你做朋友嗎?”

諮詢師的這段話,激起了我的回憶。

從小到大,我都挺受大家歡迎的。

和我做過朋友的人不在少數,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一段友誼可以長久地維持下去。

並非是性格不合,或者發生了什麼爭吵矛盾。

而是我在每一段關係裡,始終保持著“淡如水”的態度。

別人感受到了我的疏離與冷淡,久而久之也就不再靠近我,我也從不主動聯絡別人,索性直接將其拉黑。

偶爾,也會遇到幾個共同話題多,聊得特別合拍的朋友。

剛開始,大家都比較熱情,但一旦心理距離變得近了,我就下意識創造各種機會離開。

比如對方某句話讓我聽了不舒服,我會在心裡將這一點暗暗記下,不斷放大,然後開始變得冷漠,逐漸表現出不喜歡對方和對關係毫不在意的樣子。

毫無疑問,所有人都遠離了這樣的我。

這個時候,我又會感慨:“果然,沒有人能夠接受我。”

同時,越來越恐懼建立關係。

我把這些告訴諮詢師時,一直低著頭,不敢直視他的眼睛。

因為我覺得,自己落得如此糟糕的下場,全是作繭自縛,還可能傷害了他人。

我害怕,諮詢師會批評我,指責我。

出乎意料,他只是點了點頭,溫柔地對我說:

“我非常高興你能告訴我這些事情,我知道你一定很難受,我們一起尋找背後的原因。”

諮詢師的態度觸動了我。

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有人願意陪著如此落魄的、抑鬱的我,我可以不再是孤身一人。

後來,我帶著“逃避關係”這個問題,繼續和諮詢師探討。

我談到了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

從幼兒園到高中,我的學業、社交、日常生活等,基本被媽媽安排得事無鉅細。

“我是為你好,你現在不去上這些課外班,以後就被別人甩開了!”

“你不要跟你的同桌交往,她對你影響不好,我已經請班主任把你們座位調開了。”

“你現在首要的任務是學習,不在家裡好好溫習功課,總想著出去玩幹什麼?!”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充斥著這樣的話語。

雖然很多事我不情願做,但從來不敢做出行動上的反抗。

如果我和媽媽對抗,迎來的便是變本加厲的打壓。

諮詢師瞭解了我的經歷,說:“你的媽媽好像一直控制著你,對此你有什麼感受?”

我想了一下,我的感受?那似乎是一種很模糊的東西。

從未有人關心過我的感受,回想起讀書時代,我彷彿掉進了淤泥裡,無論如何掙扎也爬不上來。

眼前的世界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絲陽光,我在死衚衕裡越走越遠,陷入了更深的夜色。

我:“我不想按照她說的做,可我沒有辦法,除了照做,我無能為力。”

諮詢師:“聽起來當時的那個被控制的你是很無助的。”

我:“沒錯,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脫離這種控制,可惜被困住了。”

我還向諮詢師講述了我的夢境,夢裡媽媽拿著我的手機,用我的微信編輯她想的訊息發給我的同學,破壞我們的關係。

過去十幾年,這種被控制感,緊緊扼住我的喉嚨,我感到自己快窒息了。

諮詢師微微皺著眉頭,分析道:

“你不自覺地推開別人,根源是你害怕建立關係,但也許你真正恐懼的是被死死控制住的感覺,你渴望逃離小時候控制著你的母親,而長大後的你將她的形象投射到了身邊每個人身上,所以你想逃離一切人際關係,死亡或許是終極的逃離方式。”

“矛盾的是,人都需要深度關係的滋養,才得以快樂地生存下去,於是你抑鬱了。”

“這只是你曾經保護自己形成的防禦策略,不是你的錯,不必自責。現在你長大了,媽媽已經控制不了你,你有權為自己選擇,沒有誰可以再控制著你了。”

我反覆考慮了諮詢師所說的。

是啊,我早已不是年幼無力的我了。

我完全有機會卸下過去沉重的包袱,重新認識和體驗這個世界,享受不同於以往的人際關係。

我邁出了第一步,嘗試接觸各種不同的人。

我給和我一樣患抑鬱症的病友們寄去珍藏的明信片,互相傳遞溫暖。

他們很信任我,我們用著書信的方式交流,信件令我感覺到重新與人發生共鳴。

我獨自到國內外旅行,和旅途中遇見的人暢談......

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連結感”,抑鬱症狀減輕了,生活比從前有意思多了。

誠然,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

可能是在舊關係模式的驅使下,我居然想拉黑陪伴我一年多的心理諮詢師。

我既想離開,又捨不得,我鼓起勇氣將心聲說了出來。

諮詢師給我的迴應是:“我明白你的糾結和痛苦,倘若你實在想離開,我尊重你的選擇,將來也歡迎你隨時回來,諮詢室的門永遠向你敞開,只要你需要,我就一定在這裡等你。”

霎那間,我所有的防線都崩塌了。

內心湧上一股複雜的難以言喻的情緒,感動,欣慰,又帶著些釋然......

我記住了那一刻被諮詢師穩穩接住的感覺。

此後,每當我想斷絕關係時,就會先自我覺察,是否陷入了逃避關係的迴圈。

經過諮詢師的耐心幫助,加上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漸漸的,我學會敞開心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再沒有無緣無故密謀推開他人、結束關係的念頭,建立起了健康又真實的關係。

感謝我的心理諮詢師,陪我度過了至暗時刻,也謝謝勇於踏進諮詢室的自己。

諮訪關係,是來訪者所有人際關係的鏡子。

來訪者在諮詢室外的關係產生的問題,都會呈現到諮訪關係裡,被諮詢師看見,引導來訪者進行覺察和改變關係模式,從而改變和外界的所有關係。

如果你也深陷抑鬱焦慮,被各種關係所困擾,別硬扛。

也許是時候走進諮詢室,向內探索,開啟心理的療愈之旅。

給自己一個救贖的機會吧,一個尋找專業人士幫助自己渡過難關的機會。

請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作者:來訪者巴音

編輯:Lilith

圖源:pexels

身體受了傷,我們會去消毒、上藥、包紮、謹慎護理。而心靈,應該受到同樣的對待,因為它更為隱祕,放任不管,傷口更難癒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處理好的創傷,那麼,相比於熬著,主動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是更好的辦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諮詢師,可以看看這位經驗豐富、專業紮實的諮詢師——李麗峰。

李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業超11年。她擅長透過人本主義取向、催眠治療和意象對話療法,幫助來訪者跨越親子教育、依戀問題、抑鬱焦慮等難題。

她的諮詢風格是溫暖耐心、溫和而堅定又不失清晰簡潔的,既能全然共情來訪者的情緒,又能幫助來訪者撥開迷霧,看清困境本質,從改變認知開始,療愈情緒,重塑行為,改變生活。

為了鼓勵更多人求助,李老師特意開通5個半價諮詢名額,讓你的求助第一步,邁得更輕鬆一些。原價600元/次的諮詢,現立省300元,僅需300元/次。

↓點選即可省下300元↓

給自己一次發生改變的機會

如果,你也存在抑鬱焦慮、興趣減退、壓力過大等心理困擾,又想檢視、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諮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諮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諮詢師↓

↓點選檢視更多半價諮詢優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