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怎麼辦?中醫教你分清不同的火,對症“滅火”才有效,瞭解下

上火怎麼辦?中醫教你分清不同的火,對症“滅火”才有效,瞭解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會經常會受到上火病症的困擾,不是今天口腔潰瘍,就是明天嘴角長泡,吃飯都吃不好,而且有些人在上火之後,還會身心煩熱,同時伴有失眠、出汗等症狀,甚至很容易口渴。那麼,這上火病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上火,自然跟身體裡的火熱密切相關,當體內的火熱過於旺盛的時候,火性上炎,上升頭面就很容易誘發一系列病症,而且火熱在體內還會耗損津液,津液不足,火熱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那麼,對於這一系列上火表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將其改善呢?對此,醫生表示,找準病因是關鍵,分清不同的火,對症“滅火”才有效。

首先是肝火,這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因為肝臟跟我們的情緒有關,所以肝火的出現,多是外界刺激引起的,由於心中情緒苦悶,不順暢,就會導致肝氣紊亂、氣鬱化火,進而誘發上火病症,這一類人在症狀表現上,常常以面紅目赤、胸脅灼痛為主,同時還會有嘴幹口苦、容易發脾氣等表現。

對於這種“上火”,中醫多采用清肝瀉火的方式加以緩解,而最常用的藥方就是柴胡疏肝散,將柴胡、陳皮、川芎、香附、芍藥、枳殼、炙甘草合用,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當然,根據自身的具體症狀,也可以酌量加減其中的藥材,以便於更好的將肝臟火熱清洩。

其次就是胃火旺盛,這類上火主要跟我們的飲食有關,有些人在平日裡喜歡吃一些比較重口味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多具有熱性,此外,若是食物進入腸胃後,沒有及時被消化,則會導致食積化火,在症狀表現上,這類人特別容易餓,且會伴有口臭、牙齦腫痛、大便乾燥等症狀。

中醫醫家常用的藥方就是白虎湯,白虎湯是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典方劑,將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一同配伍,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常用於陽明氣分熱盛證的治療和改善,方劑裡的石膏屬於辛甘大寒的藥材,歸入肺胃氣分,具有很強的清熱能力,而且石膏在清熱的同時,還不會傷及體內的陰液,可以止渴除煩。

然後就是心火旺盛,其實這一型別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失眠,中醫認為,心藏神,心臟裡的火熱過於旺盛,就很容易擾亂心神,從而出現失眠、不寐等表現,另外,心臟開竅於舌,心火旺盛的人,舌頭也很容易長泡,嚴重情況下,還會口舌生瘡。

這個時候,就需要將心臟裡的火熱清降,最常見的藥方就是瀉心湯加減,瀉心湯也是張仲景的一個經典藥方,收錄在《金匱要略》中,這個方劑的組成非常簡單,僅用到了三味藥材,即黃連、黃柏、黃芩,這是中醫裡少有的“三黃”同用的方子,三藥合用,具有瀉火解毒、燥溼洩痞的效果。

最後就是肺火,肺裡出現了火熱,多是外因,是因氣候乾燥,燥邪入侵,而導致的肺火旺盛,而且肺開竅於鼻,肺火過旺,往往會影響到鼻子和喉嚨,並使患者出現咳嗽或咳喘、痰黃粘稠、口燥咽乾等症狀。而肺火多是實火,因此,對於這類實火的改善應該以清熱宣肺為主,具有這種療效的藥方,在中醫裡也有很多,其中,以溫病大家吳鞠通的方劑為代表。吳鞠通的桑菊飲是改善這一病症的常見方劑,當然,若是自身的症狀比較嚴重,也可以使用清金化痰湯,以此來更好地調養肺腑健康。

總而言之,上火症狀在生活中雖然很常見,但原因也比較多,因此,在使用藥方之前,大家一定要辨證論治,找準病因,先搞清楚自身是哪一種火熱,然後再對症加以調理,切不可胡亂用藥,以免加重自身的症狀。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