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病,只是痰和瘀,巧用兩味藥,化痰又化瘀!
中醫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本無病,只是痰和瘀。這話有沒有道理呢?有一定道理。
痰瘀互結危害大
中醫有一種證型就叫痰瘀互結,就是一個人體內既有痰溼又有瘀血,痰溼和瘀血攪和到一起了,最終導致的一個結果是什麼呢?是身體裡的各種包塊,像結節、、囊腫、息肉,乃至腫瘤都可以看作是包塊。
當然了,痰瘀互結不一定會長包塊,當你發現自己的舌苔很膩了,像剛剛喝完牛奶一樣,舌邊舌尖有瘀斑,舌頭一翹起來,舌下靜脈粗大,像珊瑚樹一樣向四周怒張,這就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訊號,提示你體內已經有痰溼,有瘀血了。
這個時候可能還會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狀,比如痰溼,痰溼有什麼表現?頭面出油,喉嚨黏膩不清爽。瘀血有什麼表現?嘴脣烏暗,臉上有黑斑,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感,像針扎一樣,白天輕,夜裡重等等。即使這些症狀沒有馬上出現,大家也要重視起來。
當痰瘀一同出現,怎麼辦呢
化痰,陳皮不錯,化瘀,三七不錯。那麼,當痰瘀一同出現了,怎麼辦?就兩味藥一起來用。
現代研究表明,三七能加快血管中血液的流動速度,就像一條淤堵的河流,如果水流變快,自然就能把河道中的淤泥啊、垃圾啊沖刷乾淨。瘀血作為病理產物,就像那河道里的垃圾,是我們不想要也是不需要的,三七就能給它化掉。
古時候行軍打仗,三七是必備的。因為它不光活血,還能止血。遇到刀傷、箭傷、磕傷、碰傷的時候,把三七粉敷在傷口處,出血的,它能止住,瘀血的,它能化掉。所以明代大醫李時珍才會在《本草綱目》裡說三七是傷科聖藥。
三七活血止血只是它一半的功能,另外一半是什麼?補血。用的時候一般要炒一下,炒過以後補血養血的效果更好,如果你要活血,那就生用。
陳皮就是橘子皮,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橘子皮,把橘子皮晒乾以後,再經過三年以上的陳化才能叫陳皮。
陳皮可以化痰,五臟六腑的痰都可以化,尤其擅長化肺裡的痰和脾胃的痰。如果說平時總是吐清晰的白痰,或者說感冒好了以後,咳嗽遲遲好不過來,咳的同時又有一點小痰,趕緊把陳皮找來,泡水喝也好,嚼著吃也好,慢慢地,那痰溼就化掉了。而且它又是食物,藥食同源,非常平和,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都可以吃一點。
痰溼瘀血又怎麼辦呢
大家可以想一下,痰溼瘀血是怎麼來的?很大程度都是從氣上得來的。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胸口這塊兒堵得慌,用手揉一揉,順一順,感覺會好一點,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氣結。
打個比方,就像一根繩子上打了結,摸上去就不那麼順暢了,津液、血液走到那裡,堵住了,過不去,慢慢地在區域性形成痰溼,形成瘀血。用兩個詞來概括,叫氣滯血瘀,氣滯痰凝。
陳皮可以理氣,陳皮去到體內以後,能把這個氣結開啟,然後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一氣周流,所以陳皮它有點兒像什麼,像交通警察。氣結打開了,痰溼和瘀血會更容易化掉。
方子呢是這樣的:三七和陳皮按照1:3的比例,假如三七的用量在10克的話,陳皮可以用到30克,兩味藥打成細細的粉末,每次取陳皮粉3克,三七粉1克,溫水送服。
容易上火的人再加10克西洋参,三味藥是這麼一個比例,三七、陳皮、西洋參1:3:1。
西洋參性涼,三七性熱,三七它是熱性的,跟人参有點像,清代有本藥書叫《本草綱目拾遺》,它裡面就說了:“人参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所以你看,西洋參名字裡雖然帶一個參字,但它卻是涼性的,反倒是三七越吃越熱,再加上陳皮本身也是偏溫燥的,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這兩味藥吃到後面可能會熱的受不了,加一點西洋參進去,養陰清熱,剛好解決這一弊端。
溫膽湯:溼熱、溼寒、痰溼皆可用
對於痰溼有沒有預防或者治標又治本的方子呢?有!它就是溫膽湯。溼熱、溼寒、痰溼都可以用。
它到底是一個怎麼的藥方?
溫膽湯: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實6克,炙甘草6克,陳皮6克,竹茹6克。
這些組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各種揮發相應的作用呢?
第一梯隊:用一味枳實來破氣下行。我們知道行軍打仗都是要講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鋒部隊,而枳實在這個方子裡就是打頭陣的。所謂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將原來的“氣鬱痰阻”的狀態打破。枳實破氣,從肺胃開始往下攻,將膽胃的氣機開啟。
第二梯隊:半夏+陳皮。半夏化痰祛溼,配上化溼理氣的陳皮,是最常見化痰溼的哼哈二將。這兩味藥是這個方子的主力軍,枳實將城門攻破以後,靠半夏+陳皮來主攻敵軍主力,靶向就是膽胃裡的痰溼。半夏的氣機也是降的,降的也是膽和胃,濁陰出下竅,半夏就是把中焦的痰溼化掉之後往下降,意圖從下竅排出。
第三梯隊:茯苓+竹茹。茯苓健脾滲溼,竹茹化痰清熱。這兩味藥是這張方子的善後力量。半夏+陳皮把痰化掉之後,成為比較容易排出的溼濁,這時候茯苓和竹茹接過這些溼濁,一鼓作氣將溼氣從下竅排出。
黃帝內經說:濁陰出下竅,痰溼是屬於濁陰,要從下竅排出。
枳實攻破第一道防線,作用力向下;半夏和陳皮為進攻主力,作用力向下;茯苓和竹茹是善後部隊,清掃戰場。
三支力量分工不同,但目的統一,目標明確,就是要將體內氣機打通,將痰溼這類濁陰從下竅排出。
最後一味炙甘草,甘草又稱和事佬,負責調和這幾個梯隊藥物的。
簡而言之:法半夏,辛溫善散,辛能理氣開鬱,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枳實、陳皮化溼行滯氣。竹茹行氣和胃,清浮火而不傷中陽。加茯苓以利溼並寧心安神。甘草則是直接補脾的,補充脾胃的津液氣血。全方可通降胃氣,疏解肝膽之鬱,溫陽行氣,祛溼化痰,以調暢全身氣機,又特別有助睡眠。
這6味藥,都是常見之物,沒一味名貴中藥。但他們組合在一起,就能發揮神奇的功效。
另外提醒下溫膽湯一般都是用來煮水泡腳的。不是這藥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為痰溼重的人都脾虛,吸收不好。而腳底經絡豐富,對藥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腳見效更快些。
溫膽湯還可以調理:包括腳氣、失眠、痛經、溼疹、鼻炎、牛皮癬、抽動症、膽囊炎、精神分裂症、頑固性咳嗽、脫髮~~等諸多病症都在臨床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內容來源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協商。
3、責任編輯:有道君,微信:ycyd-du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