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22歲小夥患上四種疾病

假期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22歲小夥患上四種疾病

“大夫,我滿肚子痛,大小便都帶血,您快幫我看看怎麼回事?”2月16日,22歲的蘇州小夥小張(化姓)精神萎靡不振,在父母陪伴下來到蘇州市立醫院門診。他告訴醫生,自己這兩天咽痛咳嗽、頭痛乏力、畏寒惡風,中上腹、右下腹、右腰背都很痛,此外還有便血、小便色紅的情況。

這樣複雜的病情,讓醫生一下子重視起來。結合檢查報告,醫生診斷出他同時患上感冒、急性胃炎、輸尿管結石、痔瘡四種疾病。“透過體格檢查我們發現,患者胃脘部按壓痛,腎區、輸尿管循行位置叩擊痛,肛門內痔瘡腫脹。”蘇州市立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中醫師陶智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儘管小張年紀較輕且體格壯碩,但這次“病來如山倒”,經過連續多日的折騰,小張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詢問後得知,春節期間,小張常參加聚餐,餐餐大魚大肉,飲料更是一瓶接著一瓶,每天熬夜熬成“熊貓眼”。

“假期本是身心休整的好時機,但大家聚餐、遊玩活動安排過密,反而給身體造成了額外負擔。”陶智怡表示,進食過多、過飽,可能致使胃腸負擔加重;過度進食油膩、葷腥,會誘發肝膽胰腺疾病;過度進食辛辣,容易導致產生口瘡、痤瘡、痔瘡;過度喝酒、喝飲料,會促使腎結石、痛風發作;持續熬夜則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感疾病侵襲。因此從年初五開始,門診收治的像小張這樣的患者就明顯多了起來。

此外,這兩天醫院門診上還有不少患者,莫名有情緒不佳、睡眠紊亂、食慾不振、不想做事等症狀,檢查下來,各項指標又都基本正常。“不排除是假期綜合徵在搗亂。”陶智怡說,假期綜合徵常見於假期結束後,重新適應工作或學習生活狀態時,出現的一系列不適症狀。“嚴格來說,這並非一種真正的病症,而是重新投入緊張生活而增加的焦慮感。因此市民不必太緊張。”陶智怡說,中醫認為,可透過對生活方式的干預,儘快調整狀態,實現迅速“回神”、告別假期綜合徵。

陶智怡介紹,節後飲食方面,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可適當增加山藥、南瓜、大米、小米、大棗、雞頭米、薏米、木耳等健脾除溼的食物,也可以多吃生薑、大蒜、韭菜、洋蔥、香椿、香蔥等溫性食物以升發肝陽、驅散寒氣,振奮精神。同時,薺菜、馬蘭頭、菊花腦、薄荷、茯苓、蓮子、百合、西洋參、桂圓、茉莉花、佛手等,都有利於健脾養心、疏肝清心,調節情緒異常。”

運動方面,她建議市民節後應增加戶外鍛鍊,如散步、打太極、做八段錦、慢跑、廣場舞等,能有效舒展肢體經絡,促進血液迴圈、臟腑功能,幫助去除溼氣。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高達

圖源:蘇州市立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