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不慎骨折,差點無法拿起手術刀:甘肅進修醫生千里迢迢重回瑞金
兩年前,懷揣著對醫學的熱愛,他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進修學習,滿載而歸返回甘肅擔任普外科醫生;兩年後,他再次來到這裡,帶著不安和彷徨,更有對瑞金的信任,期待運動醫學中心為他的醫學夢想保駕護航……
幫助外科醫生重新拿起手術刀
小蔡是一名來自甘肅的普外科醫生,平時工作認真敬業,離開工作崗位和手術檯的閒暇之餘,他喜歡踢足球。沒想到,2023年11月不慎在一次踢球過程中摔倒,肘關節受傷。最初在甘肅當地就診,X線平片讓他覺得對位還能接受,但是打完石膏後進行CT掃描,發現傷情比想象中更為嚴重——肱骨遠端粉碎性骨折。
對外科醫生而言,手就像生命一樣寶貴。一旦其肘關節出現僵硬或殘留不穩定,他將無法完成很多日常操作,更別提重回手術檯、完成精細的腹腔鏡手術。由於當地醫療水平有限,小蔡很快想到曾經的老師和同事,就將自己的病史和影像資料傳給了骨科張胤醫生。
張胤的初步判斷非常明確:肱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AO分型為1-3-B1型,冠狀面暴力致外翻不穩定,需要手術治療。瑞金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王蕾仔細閱片和分析:肱骨滑車的外側關節面有一塊較大的壓縮區域,這就引起了肱尺關節的不匹配。這塊壓縮區域相對獨立,沒有關節囊與其連線,因此無法透過手法復位。更棘手的是,小蔡的肱骨小頭粉碎骨折,結合肱骨滑車外側關節面塌陷,導致他的肘關節外翻穩定結構受損,如不能及時手術恢復正常結構、早期功能鍛鍊,未來可能出現肘關節僵硬、慢性不穩定,乃至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他需要立即手術。
小蔡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訂好機票,飛來上海。經過一系列充分的術前檢查,在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姬梅的密切配合下,小蔡接受了肘關節切開復位植骨鋼板內固定手術。術中,王蕾巧妙地利用肱骨小頭的骨折線,做出了類似肱骨外髁截骨的入路,清晰暴露外側肱尺關節面,翹剝復位關節面骨塊,並植骨復位固定,既完美復位、堅強固定,又避免了創傷擴大。
為了讓小蔡能儘快重拾手術刀,術後,王蕾團隊聯合康復科謝青主任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在鉸鏈式支具的保護下,小蔡在術後第一天就開始進行肘關節屈伸鍛鍊和前臂旋轉鍛鍊。如今,術後三個月不到,小蔡醫生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謝謝瑞金醫院,謝謝王蕾主任團隊,幫我延續醫學夢想,讓我重新回到手術檯救死扶傷。”小蔡激動地說。
肘關節損傷了怎麼辦?
患者小蔡的肱骨損傷比較特殊,通常被稱為“肱骨遠端冠狀剪下暴力骨折”(Coronal shear fractures,Dubberley 3B)。其損傷部位是肱骨滑車的外側壁,同樣影響了肱尺關節(一級穩定)穩定性,再結合肱骨小頭粉碎骨折,肱橈關節(二級穩定)失去支撐。這種骨折導致小蔡的肘關節出現了外翻極度不穩定,這類病例通常都需要透過手術來修復穩定結構。
那麼,遇到肘關節損傷,如肘關節骨折與脫位、肘關節僵硬等傷痛,該怎麼辦呢?
一、肘關節的骨折與脫位。肘關節由肱橈、肱尺、尺橈上關節等3個關節共同組成,被包繞在同一個關節囊內。它是人體最容易發生脫位的關節之一,其中大部分脫位都合併有骨折。在治療過程中,維持肘關節的穩定尤為關鍵。肘關節的穩定性依賴於骨性結構、周圍關節囊及韌帶提供的靜力性穩定和關節周圍肌肉提供的動力性穩定。
肘關節一級穩定結構由靜力性穩定結構組成,包括肱尺關節、外側副韌帶和內側副韌帶組成,二級穩定結構包括靜力穩定結構的肱橈關節、肘關節囊與動力穩定結構的屈肌總腱和伸肌總腱。在一級結構受損時,健全的二級結構可以起到一定的代償作用。此時就需要手術,重建肘關節穩定性,避免慢性不穩定的發生。
二、肘關節僵硬。肘關節是全身最為契合限制性滑膜關節之一,不僅擁有一定的骨性穩定,且可以提供相當的活動度。但它也是全身最容易僵硬的關節之一。主要分為關節內和關節外兩種因素,絕大多數患者屬於混合性。
如果一味保守治療,追求石膏固定到骨折癒合,很可能會不幸出現肘關節僵硬。建議肘關節創傷制動一般不超過3周,如有結構異常影響關節穩定或關節面匹配應予以糾正,早期進行功能鍛鍊。
欄目主編:顧泳
來源:作者:黃楊子 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