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怡情?調查74萬人發現:經常喝小酒,比偶爾喝大酒更傷身
張大爺今年已經67歲了,但骨子裡是個愛熱鬧的人,沒事兒就跟朋友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吹吹牛。
但他最近卻感覺身體出問題,渾身沒勁兒,走路像踩棉花似的,還總是感覺腹部疼痛。本來一開始還沒在意,後來經常半夜被痛醒!這可不好,老張第二天就趕緊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檢查後醫生告訴他,這是酒精性肝炎,需要好好調理。老張不死心的問道;“那我還能喝點小酒嗎?我一天不喝酒身體都特別難受!”
聽到這話,醫生震驚了。“大爺!就別想著酒了,這肝炎很有可能會發展成肝癌的!”
這可把張大爺嚇壞了,心裡想著,原來網上說的小酌怡情都是騙人的,偶爾喝酒也不行啊!
一、偶爾喝小酒與常年酗酒,哪個危害更大?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都認為喝酒雖然傷身,但只要控制好分量對身體就沒有什麼傷害,這種看法真的正確嗎?
早在2021年,《柳葉刀》釋出的一項研究便針對這個觀念給出了答案。這項研究透過對74萬人的調查得出:即使是少量飲酒,也同樣會對大腦產生傷害,並且還會有提高癌症的發病風險。
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這篇論文也進行過類似的表述,不經常飲酒的人群,一旦開始飲酒,究竟同樣會對大腦神經元產生影響,酒精上癮也與這一因素相關。
基於以上研究可知,無論是“淺酌”還是“酗酒”,都會對身體產生傷害,最佳的飲酒量為0。雖然酒桌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我們依然要清晰地認識到酒後哪些症狀預示著潛在的健康風險。
比如,大部分人在喝酒後都會有噁心嘔吐的感受,因為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感。而且酒精可以直接作用於胃壁細胞,產生區域性炎症反應。長時間飲酒還會引起脫水現象。
少部分人會對酒精產生非常強烈的反應,這部分人在飲酒後就會出現酒精性震顫。這種症狀的誘因是飲酒後體內乙醇濃度升高,與神經遞質受體結合,干擾了大腦內神經訊號的正常傳遞。所以造成了震顫的症狀。發作嚴重時甚至會拿不住手機,寫不了字。
二、酒後3種症狀,健康或已亮紅燈
飲酒,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體驗,早已滲透到人類社交和慶祝的方方面面。然而,在這個愉悅和交際的背後,我們不可忽視酒精對身體和心理的潛在影響。這種微妙的平衡,既包括著人們對飲酒文化的熱愛,也伴隨著身體健康的風險。
情況一:嘔吐—電解質失衡
嘔吐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旨在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飲酒後,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對胃腸黏膜產生刺激,導致噁心嘔吐。嘔吐會引起電解質失衡,長期反覆嘔吐還可能導致維生素B族缺乏症。
情況二:頭痛——精神萎靡
頭痛主要是由酒精擴張血管引起的。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促使腦血管擴張,顱內壓發生變化,進而誘發頭痛。頭痛會影響睡眠質量,持續時間較長的頭痛還會使人感到疲乏無力。
情況三:心悸——心臟病發作
酒精具有興奮交感神經的作用,可加快心跳速度,增大心肌收縮力,產生心悸的不良反應。對於本身患有心臟疾病的人群非常危險,甚至會提升誘發心梗的發作的風險。
三、酒品=人品,請勿借“酒精”發揮!
喝酒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許多人喜歡在聚會、慶祝或放鬆時飲用。對於許多飲酒者來說,酒是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品,適量飲用可以帶來愉悅和放鬆的感覺。
然而,喝酒時也有許多注意事項需要了解。例如,飲酒後駕車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和生命危險。因此,瞭解並遵守駕駛法規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確認酒桌上,是否存在未成年人喝酒的情況,因為未達到法定飲酒年齡的人群過早飲酒可能會影響身體發育、影響智力發展。作為成年人應該教育並引導他們瞭解酒精對健康的危害。其次,在飲酒時也要確認自己沒有服用其他藥物,因為許多藥物會與酒精產生相互作用,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最後,小九想表達,酒品很重要!千萬不要藉著酒勁來做出格的行為尤其不要嘗試酒後駕駛、酒後游泳等危險的活動。為了保障身體健康,建議大家關注上述提及的注意事項。適量飲酒,切勿酗酒;若必須駕車出行,應選擇代駕或公共交通工具,以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參考資料:
[1]《有人稱白酒“抗癌”,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喝兩口了?告訴你背後的貓膩 | 較真醫學》. 全民較真-騰訊新聞 .2017-11-06
[2]《愛喝酒的人老得快:長壽蛋白正悄悄流失》. 生命時報. 2023-11-23
[3]《逆主流!每週適度飲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臟病發作和死亡風險》. 生物谷 .2021-07-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