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搶救時間由4.5小時擴至24小時

急性腦梗搶救時間由4.5小時擴至24小時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石夢竹 王艾冰)“今天起,急性腦梗搶救時間擴充套件至24小時有證可循了。”6月15日,在2024中國卒中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暨天壇腦血管病會議上,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團隊釋出一項名為TRACE III(急性大動脈閉塞性卒中臨床試驗)的研究,證實在影像評估前提下,靜脈溶栓時間窗拓寬到24小時內安全有效。

王擁軍介紹,該成果於今日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該研究顯示,大血管閉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4.5~24小時後,經iStroke急性卒中智慧影像決策平臺評估顯示仍有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帶”時,使用替奈普酶(TNK)靜脈溶栓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可以降低其致殘率,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後。

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 主辦方供圖

“目前,很多患者仍對缺血性卒中不瞭解,或發病後沒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或無法判斷髮病時間,且一些基層醫療機構不具備靜脈溶栓的條件和能力,需要轉院到能溶栓的醫院,時間經常浪費在路上。”王擁軍告訴記者。

“挽救患者生命、儘量避免患者致殘,時間是關鍵,而此前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的時間窗僅僅只有4.5小時。也就是說,目前臨床上一旦超過‘4.5小時溶栓黃金時間’,患者就會因為時間延誤,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從而導致高致殘甚至死亡。”專案執行負責人、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血管神經病學科副主任熊云云表示。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血管神經病學科副主任熊云云 主辦方供圖

熊云云介紹:“在研究中,我們選擇的物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病4.5至24小時的,大血管閉塞但影像學顯示大腦存在‘半暗帶’的患者,使用替奈普酶進行治療。‘半暗帶’意味著這部分腦組織介於正常與梗死之間,恢復正常血流後功能仍然可能恢復,能夠讓患者免於致殘或減輕致殘程度。”

據悉,“TRACE III”的研究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為了使影像學判斷更加及時準確,團隊自主研發了iStroke急性卒中智慧影像決策平臺,作為“助手”,這套系統可以對頭部影像進行快速分析評估,找準關鍵的“半暗帶”。

該研究對不能立即取栓的患者來說,同樣意義重大。據介紹,從全球情況來看,取栓能力並不普及。如果一位腦梗患者被送往的搶救醫院不具有取栓能力,或患者需要院間轉運,經iStroke快速自動評估後,醫生可以快速、精確地判斷患者可否進行靜脈溶栓治療,降低患者致殘致死率,AI可為醫生做治療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臨床參考。

聯合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劉盼介紹,TRACE III引入的這一AI幫手,早已立足臨床需求,將天壇專家智慧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結合,能夠實現急性腦梗死高效、高質量診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它可以把常規15分鐘以上的分析時間縮短至3分鐘,快速識別卒中型別,進行早期血腫擴大預測,完成時間窗內溶栓取栓、超時間窗溶栓取栓等輔助決策,幫助醫生快速、高質量完成救治過程,真正讓患者獲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