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九個月的骨化三醇,維生素D為何不升反降?

吃了九個月的骨化三醇,維生素D為何不升反降?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浙江省人民醫院邊平達主任在醫學界發表的第89篇文章。

撰文|邊平達

40歲的劉女士是某基層醫療單位的質管員,平時堅持喝牛奶、吃雞蛋(不棄蛋黃),還愛好戶外攝影。

九月前(去年七月)她出現腰背痠痛,有時甚至痛得難以入睡,檢查發現25-羥基維生素D(25OHD)缺乏[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簡稱免疫法)測得12.40ng/ml],便在醫生的指導下每天服用1粒骨化三醇膠丸(0.25μg)。

兩月後(去年九月),劉女士感覺腰背痠痛緩解,但複查血清25OHD水平增高不明顯(13.00ng/ml),便開始每天服用2粒骨化三醇膠丸。今年四月初,劉女士複查血清25OHD水平不升反降(11.96ng/ml),便來就醫。


骨化三醇不能升高血清維生素D水平

維生素D首先在肝臟25羥化酶的催化下轉變為25OHD(目前判斷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指標),然後在腎臟1α-羥化酶的羥化後轉變為1,25二羥維生素D[1,25(OH)2D]。1,25(OH)2D與骨骼、腸道、腎臟等靶器官內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發揮激素樣作用,故稱活性維生素D[1](見圖1)。

圖1 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

骨化三醇就是1,25(OH)2D,其服用吸收後直接發揮激素樣作用。但是,服用骨化三醇不能升高血清25OHD水平,這是因為“維生素D→25OHD→1,25(OH)2D”這個代謝過程是單向的,若想提高血清25OHD水平,目前只能補充普通維生素D。

人類血清25OHD水平存在季節性變化

劉女士去年九月份測血清25OHD為13.00ng/ml,在服用骨化三醇膠丸(2粒)七個月後,血清25OHD水平出現下降(11.96ng/ml),主要與血清25OHD水平存在季節性變化有關。人類血清25OHD水平之所以存在季節性變化,主要是因為太陽輻射量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差異。

韓國的一項共納入95137名受試者的研究表明,在韓國太陽輻射量在5月~6月最高,11月~1月最低,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血清25OHD水平(免疫法)是7月~10月最高、1月~4月最低(見圖2)[2]。

圖2 韓國太陽輻射量和人群維生素D的季節性變化

劉女士目前處理對策

劉女士可以選擇肌注國家基本藥物(醫保甲類)維生素D2針,每次注射60萬IU,每月注射1~2次,3~6月後複查。肌注維生素D2針後,維生素D2先儲存在脂肪組織內,然後緩慢吸收,並在肝臟25羥化酶的作用下轉變為25OHD2後釋放入血,從而升高血清25OHD水平。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在正常人群中血清25OHD2(主要來自蘑菇等植物性食物)的含量很低(見圖3),因而在瞭解一個人的維生素D水平時,可以選擇免疫法,但是在補充維生素D2製劑(如肌注維生素D2針或服用維生素D2軟膠囊)時,則應選擇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簡稱質譜法)來判斷療效。

圖3 劉女士近期血清維生素檢測結果(質譜法)

這是因為免疫法不能定量區分25OHD2和25OHD3,且對25OHD2的檢出能力不足(約50%),而質譜法能檢測出25OHD2和25OHD3,並根據兩者的數值合計出25OHD的總量,因而比免疫法更加敏感、更加精準[3]。

我們的研究發現,血清25OHD水平低於15ng/ml的患者,每月注射維生素D2針60萬IU,如果用質譜法來檢測療效,平均需要連續注射6個月,血清25OHD水平才會達標(大於30ng/ml),而用免疫法來檢測,平均需要12個月才會達標[4]。


更多內分泌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資料:

[1] 邊平達.聽醫生說骨質疏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

[2] Yu HJ,Kwon MJ,Woo HY,et al.Analysis of 25-hydroxyvitamin D status according to age,gender,and seasonal variation[J].J Clin Lab Anal,2016,30(6):905-911.

[3]禹松林,方慧玲,程歆琦,等.五種自動化免疫學方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方法測定25羥維生素D的比較[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15,38(7):475-479.

[4]Bian PD,Jin X,Shou Zh X.Effects of monthly intramuscular high-dose vitamin D2 o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very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J].Int J Endocrinol,2021,1343913.

責任編輯丨馮梓瑩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