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大面積栓塞……醫生從死神手裡搶人

休克、大面積栓塞……醫生從死神手裡搶人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醫院上演步步驚心

食指骨折怎麼導致了大出血?

去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接到電話通知去骨科參加一例危重患者的搶救。

患者60歲女性,無明確基礎疾病,左食指斷指再植術後一週,下床活動後突發呼吸困難,伴有難以糾正的低血壓,並短時間內發生,意識喪失。

經過心肺復甦,已恢復心跳,機械通氣,但仍處於昏迷和嚴重休克狀態。

血氣分析提示嚴重低氧血癥伴有低二氧化碳分壓,心電圖呈現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SⅠQⅢTⅢ,V1-3導聯倒置(圖1),凝血四項D-二聚體顯著升高。

從血氣分析、心電圖、凝血分析等臨床資料看,診斷急性大面積肺動脈栓塞症應該沒問題。

圖1 心電圖結果

骨科經治醫師反覆強調,患者除左食指外無其他傷情,斷指再植術後即給予普通肝素1.25萬U/日持續靜滴抗凝,再植當天發生血管危象二次手術操查,發現吻合的動脈形成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後持續肝素抗凝,並囑患者臥床,但未嚴格制動。

鑑於患者仍有明顯的休克,有明確的溶栓適應症。簡單向家屬交待了溶栓風險後,給予尿激酶2萬U/kg靜脈滴入溶栓。

溶栓效果相當不錯,大約1個小時後,患者逐漸恢復了意識,血壓也趨於穩定,SpO2仍在90%左右,隨即將患者轉入ICU繼續搶救。

隨後的搶救貌似順利,呼吸支援條件穩步降低,第2天氧合已恢復正常,升壓藥也在逐漸減量,似乎成功就在眼前。

但化驗血常規,血紅蛋白降至84 g/L,一天時間下降了40 g/L。患者處於溶栓後的低分子肝素抗凝階段,血紅蛋白顯著下降是併發大出血的危險訊號。

患者未出現意識障礙,不可能是顱內出血,而且,顱內也不可能出這麼多血。

胃腸減壓引流胃液清亮,腸鳴音正常,血尿素氮(BUN)未見升高,最常見的也不太可能。也許是抗休克擴容導致了血液稀釋。


抱著一絲僥倖,又觀察了一天,患者血糖。

第二天,沒有僥倖,血紅蛋白降到了危險的68g/L。

筆者記起曾經有溶栓發生大腿肌間隙出血的病例,便申請了床旁超聲。大腿肌間隙並沒有發現,反倒是腹部超聲有了重大發現:患者脾周、肝周及胰腺前有液性、液實性回聲,盆腔大量積液(圖2)。

圖2

患者發生了腹腔出血!出血若無法控制,面臨的便是剖腹探查和隨之而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成功拔管,患者竟出現致命喉水腫

隨後緊急請相關科室會診討論,最後達成共識:鑑於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剖腹探查風險高,停用低分子肝素,在嚴密監測下,保守觀察,做好隨時手術準備。

接下來的一天,幸運之神終於光顧,患者的腹腔出血趨於穩定,血紅蛋白開始小幅回升。但是血管超聲發現患者下肢深靜脈仍存在血栓,凝血分析提示存在高凝狀態!而病患的血小板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從入院時的292×109/L降到了152× 109 /L)。

治療存在兩難:

  • 不抗凝,患者有可能再次發生肺栓塞;

  • 抗凝,一方面有可能加重腹腔出血;

  • 另一方面,從血小板減少情況看,不排除患者發生了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HIT)。

兩難之際,我們決定在密切監測下采用利伐沙班抗凝,避免肝素抗凝導致的HIT。當然,依然要冒著一些出血的風險。

第一天,先試探性的用了10 mg的預防劑量。

第二天,10 mg bid。

第三天,15 mg bid。患者血小板、血紅蛋白穩步回升,腹腔出血無加重趨勢,而且患者成功離線拔管了!

拔管後患者沒有任何呼吸困難徵象,發音清晰無嘶啞。然而沒容我們來得及歡呼,拔出氣管插管4小時後的患者,竟然出現了致命遲發性喉水腫。

幾分鐘內眼看著患者面色青紫,心率驟降。

所幸,搶救及時,加上運氣好,再次插管成功,把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再次插管三天後,經纖維喉鏡確認喉水腫消褪後,膽戰心驚地拔除了氣管插管,總算一切平安。

在ICU搶救13天后,患者轉普通病房。又17天后,出院回家。出院前CTA檢查右肺動脈仍有充盈缺損(圖3),需繼續抗凝治療。

圖3

本則病例中,有幾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1)為什麼患者在肝素1.25萬U/d抗凝強度下,仍發生了致命肺栓塞?

(2)這則病例提示我們,在靜脈血栓性疾病還要注意哪些因素?

------答案分割線------

(3)行醫治病,有太多的不可預知性。儘管你提心吊膽,蒐集各種的蛛絲馬跡,但你永遠不可能100%正確。

這例肺栓塞患者的搶救工作中,抗凝併發症、溶栓併發症、氣管插管併發症可謂症症要命,步步驚心,有驚有險,僥倖得到一個好萊塢式皆大歡喜的大圓滿結局。

醫學知識+臨床經驗+醫患雙方運氣≈成功,這是當下醫療的現狀,在可預見的將來,依舊不會有大的改變。

你們覺得呢?

本文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程樹亮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