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醫故事:中藥“劉寄奴”中藥“王不留行”,別有一番趣味
眾所周知,中藥材來源很泛,品種繁多,最早的本草專著就是《神農本草經》,當時,書中所記載的藥物就已經達到了三百多種,後來,在醫家的不斷探索下,出現了唐朝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等,直到現代中藥學的發展,已經被我們所知曉的中藥材,就達到了上萬種。
而一般情況下,中藥的名稱往往能夠反映出它的某些特徵或功效,但也有一些中藥材的名稱和其藥材本身的對應性,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就比如這2味藥物。
1.王不留行
這是中藥材裡少有的四字名稱,這種怎麼看都不像是藥物的藥材,其實是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在全國各地均有生產,大多時候呈現黑色的球形,有著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的效果,尤其是它的下乳作用,非常強大,因此,是治療產後乳汁不下的常用藥物。
相傳,王不留行是藥王邳彤發現的,當時正是新朝王莽末年,王朗起兵追殺劉秀,來到了邳彤的家鄉,到了村莊後,他們便揚言王莽才是真正的皇室後裔,要老百姓給他們騰出房間,送上飯菜,可是並沒有人搭理他們。天色逐漸變暗,家家戶戶依舊閉門不出,也沒有一絲的炊煙,這可把王朗氣壞了,於是就準備直接闖進屋裡,搶奪食物。
此時,有一位將軍說,這裡樹木叢生,草木茂密,百姓都躲藏在暗處,不利於作戰,就算踏平了整個村莊,也解決不了士兵的飢餓,還不如趕快離開此地,儲存實力。王朗聽聞之後,便下令離開了,後來想到這段歷史,邳彤便給那些遮擋百姓的草藥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王不留行”,意思就是說,這個村子不留王莽、王朗等人食宿。
2.劉寄奴
劉寄奴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有白色的絨毛,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藥物,具有散瘀止痛、療傷止血、破血通經、消食化積的效果,屬於功能偏多的一味藥材,單獨使用,也可以起到治療燙傷的作用,而且療效快,能夠避免傷患處感染,減輕疼痛,預防水皰形成,同時,也可以配以骨碎補、延胡索等藥物,對骨折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藥是眾多中藥材裡,唯一一個用皇帝的名字來命名的中藥,這位皇帝就是南宋宋武帝劉裕,他的小名就是劉寄奴。相傳,劉裕在山林中發現了一條白色巨蟒,用弓箭射傷之後,白蟒便逃的不見蹤影,在尋找的過程中,劉裕發現有兩個童子正在搗藥,便派士兵上前詢問:“這是在為誰搗藥啊,治療什麼病呢?”其中一位童子回答道,自己的主人受傷了,這是在搗藥治療。
士兵聽聞之後,連忙回稟給劉裕,劉裕覺得很詫異,便前往察看,卻發現童子已經消失不見了,只留下了地上的草藥,便命令士兵帶回去研究,看能否用於治療病症,結果發現甚是靈驗,於是便廣推使用,因為那個時候並不知道藥草的名稱,因此,就以劉裕的小名來命名了。
由此可見,中藥的命名不僅和中藥的藥性、功效有聯絡,更與古人生活的時代、地區密不可分,瞭解一下中藥的藥名起源,別有一番趣味。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