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在家測血糖,4個常見錯誤不能犯,不然測量結果不準確

醫生提醒:在家測血糖,4個常見錯誤不能犯,不然測量結果不準確

劉女士體檢報告出來了,各項指標正常,但唯獨血糖偏高,而且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就怕放任不管萬一哪天升高引發糖尿病!

網上說血糖偏高一點可以透過藥物控制,於是她查資料,找到了糖尿病人常用藥品,就自己去藥店買藥吃。

結果吃了一段時間,血糖正不正常不知道,但不適症狀反而多了,她經常感覺身體沒力還頭暈眼花的,擔心可能是病就急匆匆的去了醫院檢查。

醫生了解完她的情況,反而嚴肅呵斥:藥不能亂吃,不要自己嚇自己。

一、醫生:血糖沒超過這個數,大多不需用藥

很多人體檢發現血糖偏高後,總是習慣性以為血糖高就要吃,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

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要吃藥控制,日常飲食調整、適當運動或者改良生活方式也可以解決血糖異常的情況。比如以下三種情況就不需要吃藥:

血糖升高,但是沒“過線”就不需要吃藥

部分血糖偏高人群,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11.1mmol/L,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前期,這類人群大多不用吃藥控制,可以調整飲食、加強運動干預血糖恢復正常。

剛確診糖尿病,胰島功能良好

有些人雖然確診了糖尿病,但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而且身體狀況良好、胰島功能正常情況,也可以考慮先干預生活習慣,調整飲食和增加運動來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已經得到緩解的患者

2型糖尿病停藥或單純生活習慣干預3個月後,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分別低於6.5%、7.0mmol/L和10.0mmol/L的情況下,血糖無異常波動,也不需要吃藥。

二、血糖升高,睡覺時會釋放4個“訊號”

目前,我國已確診的糖尿病前期病人至少有3億~5億人。高血糖的過程好比把器官泡在糖水裡,對機體的損害會以一系列慢性併發症表達。血糖升高會一點點導致血管、眼睛、腎臟、心腦、神經、足部等多個個器官受損。

不僅如此,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還曾釋出過一篇相關研究,指出高血糖還會影響肺部免疫力,增加病毒性感染風險

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發現,1型或2型糖尿病小鼠比起正常小鼠在感染流感病毒後,肺部受侵蝕程度更高,死亡率也更高,總結高血糖更容易導致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所以,如果血糖長期偏高,那就要提高警惕了,那麼日常怎麼知道自己血糖有沒有異常?專家提醒可以觀察這4個表現,如果你也有就說明血糖偏高了!

1、口乾口渴

口乾口渴是典型的血糖高症狀,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異常波動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甚至超出了腎糖閾,為了把糖分排出體外,就會導致尿液增多,帶走機體大量水分,從而出現缺水症狀,常表現為口渴口乾。

2、夜尿頻繁

當血糖偏高時,人體滲透壓就會升高,出現滲透性多尿,尤其是夜尿有可能會增多。有些患者會出現腎臟併發症,比如腎小管功能失常,無法正常調節重吸收能力,也會出現夜尿增多。

3、皮膚髮癢

血糖升高後,其中一個表現就是面板無故瘙癢,因為此時面板免疫能力不足,受真菌、細菌和病毒感染後就會出現瘙癢症狀,另外,血糖升高也會影響面板周圍神經感覺障礙,面板無法正常調節分泌迴圈和代謝,過度乾燥也會引起瘙癢。

4、飢餓感明顯

血糖高的人還會經常出現易餓情況,有時候剛用過餐,就又感到餓了,這是血糖過高時,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轉化血液中的葡萄糖滿足能量供應,人體會提醒增加攝入的方式滿足能量需求。

三、在家測血糖,4個常見錯誤不能犯

現在很多工具可以實現在家監測血糖需求,但監測過程中,因為檢測方法不正確,導致檢查出的結果有異,特別是以下4個錯誤,很多人經常犯!

1、只測一次

很多人只知道空腹測血糖,以為一天只測這個結果就夠了,實際上空腹血糖只能測得當天血糖最低值,漏掉了餐後血糖表現和睡前等不同時間點血糖異常!正確掌握血糖狀況,還需要觀察三餐前後2小時、睡前等7個時間點的血糖指數

2、在低溫或高溫下測血糖

居家血糖儀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比如溫度不在10-40℃這個範圍,或者溼度超出20%-80%這個標準,都會影響血糖值的準確性。

3、把降糖藥停了以後再測

有些糖友怕吃藥對血糖產生影響,習慣測血糖前會停藥,這是不對的。因為血糖監測就是為了方便觀察藥物作用下血糖控制程度,停藥後測的血糖值本末倒置了!

4、酒精還沒有幹就採血

採血前酒精消毒過程中,酒精沒揮發完就採血,可能導致採血混合酒精物質,影響血糖值的準確性。

在家測血糖一定避免以上幾點常見錯誤,如果發現血糖有異常波動,一定要注意身體有沒有糖尿病早期症狀,要知道預防比治療更有意義。

參考資料:

[1]《30年隨訪調查發現:血糖高的人患癌風險也會增加!》.健康時報.2022-03-13.

[2]《血糖高,易肺部感染!各個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生命時報.2024-01-07.

[3]《5個空腹血糖測量誤區,總有一個你踩過的坑》.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訂閱號.2024-03-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