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衛中心主任升區人民醫院院長,他是怎麼做工作的?
展示和學習,缺一不可。
撰文丨寧 毅
認識一個朋友,大約六七年前從機關調任到當地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擔任主任,前不久又調任某區人民醫院擔任院長。
打交道這幾年,接觸頗多,從個人觀察角度,認為他有幾點值得學習:
第一,喜歡搞衛生。他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個院長什麼都不會,就是喜歡打掃衛生,讓醫院整整齊齊,老百姓喜歡來,就行了”。
他剛到醫院的時候,職工精神頹靡,醫院髒亂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職工打掃衛生。後來,大掃除成了職工每週固定工作——無論醫護都要在這一天無死角打掃,哪怕是櫃子的上部,窗戶的外部,或者是屋頂的某個角落。
這讓我想起來,《三國志》裴注中講曹操剛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府邸早已荒廢,他第一件事就是借錢修整府邸,新造的紫檀木五色棒整齊地插在石雕基座裡,鮮豔奪目,威懾心魄。
其實,這名院長是深得醫院6S管理體系的精髓——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這是現代醫院管理的手段之一。乾淨整潔的辦公環境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當員工處於一個舒適、愉悅的環境中時,他們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第二,懂宣傳。六七年前,那個時候社群醫療機構還很少開通微信公眾號。在他們醫院,辦公室有寫作班子 (當然這些人同時會兼任公衛工作) , 每天更新公眾號,宣傳推介。
宣傳是為了什麼?第一,是向居民傳遞資訊。透過私域流量,告知居民社群醫療機構的動態,如出診資訊,如新增服務,或者是新成就,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居民的認可。第二,是為了記錄。透過日報式的記錄,醫院在半年、全年彙報工作時,只需要拉出微信公眾號文章,即可提綱掣領,輕鬆寫出總結。第三,出圈。把工作表現和成績放到公眾平臺上,是為了讓非“朋友圈”人群看到,如隔級的衛生系統領導,或者外省的兄弟單位。
後來,短影片平臺興起,該醫院也開通了相關賬號,透過簡易的影片,繼續增加宣傳力度。不僅如此,院長本人每天釋出多條朋友圈推介職工工作,卻很少誇讚自己。《道德經》有云:“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長。”這院長是抓到了精髓。
第三,把錢花到刀刃上。社群醫療機構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一定的財政撥款,此外每年還有一定的基本公衛經費下發。無論基礎工作是否做好,其實是有一定的本錢的。
自從這個院長到任後,從未見他大興土木。在任前幾年,他也從未動過買大型裝置的心思。
錢花到哪?首先是調整薪酬結構,多勞多得,讓能幹的人在基層醫院拿到體面的薪水。這是透過薪酬改革,激勵員工,讓哪些早年習慣躺平的人也“支稜”起來。第二,基本公衛經費的一部分花到宣傳品上,如鹽匙、水杯等,支援家庭醫生團隊“不空手”入戶聯絡居民,開啟家醫簽約的局面。
第四,多參加活動。從擔任院長伊始,他就喜歡報名參會、參賽。我們就是在某一場省級比賽上認識的。該院某優秀職工,拿到了那次比賽的好名次。那一天,他帶隊來當啦啦隊,幾乎1/3的醫院職工到場了,為同事加油助威。
後來,多次在他朋友圈裡見他參加區級會議、市級會議、省級會議乃至國家級會議。他積極爭取,並不是做人不低調,而是這份榮譽能促進管理,讓職工共享集體榮譽。
他拋頭露面,談心得,談發展,與同行交流,帶來新的經驗,再應用到自己醫院。
說起參會,他最早就參加了由“醫學界”舉辦的第一屆“基醫會”並上臺分享。那次參會讓全國的兄弟單位看到了他的成績、他的經驗。後來,很多兄弟單位還紛紛到場學習與交流。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了幾年。當年的新任院長,如今已經調任到更高的平臺發光發熱。那麼還在管理崗位上的你呢?
今年是第六屆“基醫會”了,聚焦基層衛生重點工作,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人才隊伍建設、醫防融合和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科技創新賦能等多維度典型案例展示。
今年的會議規模更大,好案例更多。
期待你也拿起話筒,報名參與,讓更多人看到你的光輝!
誠邀報名
第六屆基醫會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點選報名“基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