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將出新目標?這個指標很重要!| 2024 ADA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ADA會場直擊!新目標新方向~
整理丨Key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糖監測技術日新月異,其中持續葡萄糖監測(CGM)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普及。其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動及高低血糖持續時間等多個引數,能全面分析患者全天血糖變化情況,從而助力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是CGM的重要引數之一,那麼TIR與糖尿病的內在機制和外在表現有何聯絡?在臨床診療中,應如何應用血糖監測技術以及新指標TIR來指導血糖管理?
在202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年會上,來自日本富山大學的Miki kamigishi教授分享了“TIR與2型糖尿病患者胰素/C肽指數比值相關性”的講題,本文將梳理重要內容,以饕讀者。
科技發展使血糖控制的精確度量成為可能
首先,Miki kamigishi教授分享到,胰高血糖素在2型糖尿病(T2DM)發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可。
迄今為止,β細胞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空腹和餐後胰高血糖素異常增高都被認為是導致T2DM高血糖的原因。隨著CGM技術的問世及不斷髮展,其常用於評估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目前還沒有關於血糖與胰腺細胞功能平衡之間關係的研究報道。
於是Miki kamigishi教授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探討CGM資料(包括TIR等)與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比值(IGR)等之間的關係。
*CGM資料包括TIR、葡萄糖低於目標範圍時間(TBR)、葡萄糖高於目標範圍時間(TAR)、平均血糖水平(AVG)和葡萄糖標準差(SD)。TIR、TAR、TBR被推薦作為CGM的關鍵報告引數,分別反映血糖良好控制情況、高血糖和低血糖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了2019年1月~2023年8月日本富山大學附屬醫院收治T2DM患者71例,排除估算(eGFR)<45ml/min/1.73m 2 的患者,最終有61例患者進入本研究中。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l)、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否存在糖尿病併發症等。檢測患者入院和出院時C肽指數(CPI)、IGR、胰高血糖素水平,胰高血糖素/C肽指數(G-CPlR)等指標變化。
患者的基線資料見表1,其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齡65.2±13.4歲。研究發現,餐後胰高血糖素與TBR呈負相關(P=0.0215,表2)。
表1 患者的基線資料(來源:講者PPT)
表2 CGM指標與胰高血糖素水平的相關性(來源:講者PPT)
CGM指標與餐前/餐後胰高血糖素和G-CPIR的相關性
餐後G-CPlR與入院時TIR呈負相關,與入院時TAR、AVG和SD呈正相關(P<0.05),而TBR與餐後G-CPlR不相關性,CGM指標與餐前G-CPIR也不相關;
餐後G-CPlR與出院時TIR、TBR呈負相關,與出院時TAR、AVG呈正相關(P<0.05),SD與餐後G-CPlR不相關(圖1)。
圖1 入院時(上)和出院時(下)CGM指標與餐前/餐後G-CPlR的相關性
(來源:講者PPT,下同)
入院時HG(高餐後G-CPIR)組的TlR顯著低於LG(低餐後G-CPIR)組,HG組的TAR、AVG和SD顯著高於LG組(P<0.05),兩組間TB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出院時HG組TIR顯著低於LG組,HG組的TAR、AVG、SD均高於LG組(P<0.05),兩組間TB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圖2)。
圖2 入院時(上)和出院時(下)餐後G-CPlR高與低組間CGM指標的比較
在進行其他臨床因素分析時發現,體重、BMl、體脂含量與SD呈負相關;皮下脂肪面積(SFA)與TlR呈正相關,與TAR、AVG、SD呈負相關;VFA內臟脂肪面積(VFA)與TlR呈正相關,與TAR、SD呈負相關(表3)。
表3 CGM指標與體脂含量、皮下脂肪面積(SFA)、內臟脂肪面積(VFA)的相關性
推陳出新——TIR對於糖尿病管理的意義
Miki kamigishi教授講到,血糖控制是糖尿病代謝管理的基礎,HbA1c是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水平的金標準,以及糖尿病診斷和治療方案調整的標準,但也存在不能反映即刻血糖水平,無法體現血糖波動的侷限性,而CGM則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些不足。
TIR通常指24小時內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的時間或其所佔的百分比。 根據CGM可計算出TIR,其對於最佳化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項納入256例中國T2DM患者的觀察性研究發現[1],TIR與所有時間點的C肽水平和胰島素分泌功能(HOMA-β)呈正相關。 由此可見,TIR與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呈正相關,糖尿病患者TIR越高,提示其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越好。 Miki kamigishi教授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同樣表明,反映胰腺α細胞和β細胞平衡的指標G-CPlR影響著T2DM包括TIR在內的CGM指標。
此外,既往研究[2]發現體脂百分比與TIR顯著相關,與體脂正常的患者相比,體脂高的患者TAR明顯更高,而T2DM中體脂高的患者TBR低於正常脂肪患者。Miki kamigishi教授團隊所進行的研究表明體脂含量影響T2DM患者的CGM指標。
總結
最後,Miki kamigishi教授總結到,在推動和完善糖尿病管理策略中,TIR已然成為血糖監測指標的“後起之秀”,基於大量TIR相關循證醫學證據,國內外多個指南/共識強調了TIR等指標對糖尿病治療的指導意義。如2023年ADA釋出的《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推薦非妊娠糖尿病患者TIR控制目標為>70%,因此Miki kamigishi教授建議將TIR納入血糖控制目標,但應高度個體化,同時關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動。
參考文獻
[1]. Xu SY, KeLi, Zhang 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in range, a novel measurement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islet secretory func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 observational study.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1 Mar;173:108684.
[2]. Ruan Y, Zhong J, Chen R, 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 Fat Percentage with Time in Range Generat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during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Res. 2021 May 28;2021:5551216.
意猶未盡?沒關係!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醫學界帶你看國際大會——2024 ADA”
電子壁報、影片解讀、 大會資訊、專家帶你看這裡都有
還有往期精彩內容回顧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馮梓瑩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