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愛缺失的女孩,極易談不好戀愛?
葉走進我的諮詢室,疲憊而憔悴。
“我連續幾周睡不著覺,左邊頭針扎似的疼,腦袋像有團什麼東西,整天昏沉沉,提不起勁。”
“我好討厭現在的自己啊。”
說到這,葉的頭低了下來。
我內心某個柔軟的地方被觸動,說不出的心疼湧上心頭。
“你能和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嗎?”
葉最近在醫院確診了中度抑鬱。
導火線是她剛剛結束的,一段1年多的戀愛。
男友是在一次會議上認識的。
他當時戴著眼鏡,全身散發書卷氣。更重要的是,作為參會人員,她深知能夠作為代表發言,一定是行業內取得了成績,或有一些影響力。
葉的小心臟,不禁砰砰地跳。
更妙不可言的是,對方在三天的學術會議即將過半時,竟主動和她說話,並向她要了聯絡方式。
葉開心極了,又有點不敢相信。
在最初的日子裡,男友對她特別好,不僅每天聊天,還接她下班,兩人一起吃飯逛街。
“本來可以一直好下去,不知道為什麼變成這樣......”
此時,葉流下淚來,身體也微微顫抖,臉上寫滿了懊悔和自責。
我:“失戀是很痛的,很容易引發我們的自責和內疚,所以我想了解下,真的是你導致了關係破裂,還是內心的痛苦讓你陷入到自責的狀態中?”
葉是兩週前分手的。
因為連續加班,她好多天沒和男友交流,更別提見面了,等到加班結束,就特別想見他一面。
結果男友說工作忙,讓她自己先歇歇,就掛了電話。她情緒立馬就崩了。
“我當時想,又不是讓你天天陪我,最近也沒怎麼聯絡,今天特別想個面,你卻說忙。以前剛認識時不也很忙嘛,不也沒耽誤見面。”
於是她又打電話給男友,還沒說話就忍不住哭了。男友和她解釋今天確實不行,明天再說。
她心裡稍微舒服點,但當她聽到他說讓她多關注自己,不要老想著他時,有種說不出的難過和絕望,一個聲音冒出來: “你別見我了,我也不想見你了,我們分手吧。”
話一出口,葉又有些後悔,很想聽到男友道歉、安慰,但此時電話那頭只有沉默。
不知過了多久,沒有聲音,連空氣都冷了下來。良久,男友開口了:“好,我們都冷靜冷靜。”
葉拿著電話,一動不動站了很久。
“當你男友說讓你多關注自己,不要老想著他時,你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出來,還記得當時你體驗到了什麼,讓你瞬間崩掉了?”
葉低下頭,一直看著放在腿上的手。半餉,她低聲說: “他不喜歡我了,嫌棄我,所以我才要主動提分手。”
葉告訴我,即使在互動很熱烈的時候,她也總是惴惴不安。
葉漂亮,名校研究生畢業、工作能力也強,身邊不乏追求者,但她總覺得是自己高攀了。
每次男友回簡訊慢了點,她就會很焦慮,腦子裡出現各種糟糕的想法,直到男友回了資訊,她才會安心些。
但在等的過程中心情很不好,她就會和男友發脾氣,開始男友還會安慰她,隨著次數增多,男友也越來也不耐煩,這又加劇了她的不安。
直到上次爭吵,好像驗證了她的感覺,男友並不像他說的那樣愛她。葉還告訴我,她和初戀也是如此。
我:“你似乎透過對方迴應的方式來判斷他是否愛你?”
葉:“我也知道有時他在忙,無法及時回覆訊息,但我在對方沒有迴應時,心裡就特別難受,大腦根本不受控制。”
我:“如果我們去靠近這份難受,你能具體描述一下嗎?”
葉:“就像貓爪子撓心一樣難受。”
我:“這種感覺你熟悉嗎?”
葉:“有時候和我媽在一起時就有這種感覺。”
在葉的印象中,只要在家,媽媽永遠有幹不完的活兒。
燒飯、打掃衛生、還有對她事無鉅細的操心。
在銀行上班的媽媽工作很忙,下班就回家燒飯,因為媽媽認為外面的飯菜不乾淨。
爸爸總是不著家,家裡只有不停做家務的媽媽,和一個人看電視的葉。
葉很想媽媽陪她玩,找媽媽時,媽媽要麼很不耐煩,要麼就像沒聽見沒看見她似的,只在那裡埋頭苦幹。
每逢那時,葉的心裡就難受得像貓抓心一樣。
當媽媽把飯菜做好,喊她吃飯時,她心裡的難過讓她吃不下飯,但又不能不吃,因為媽媽喜歡坐在身邊看著她吃。
有次她實在不想吃,跟媽媽說了,媽媽突然發起火來:
“你怎麼那麼不懂事,我天天累得要死,都是為了你,不吃,你永遠都別吃了,我再也不想管你了。”
說著,還把她往門口拽,趕她出去。葉死死抓著桌子邊,邊哭邊說自己錯了,再也不敢了,最後哭著把飯吃完。
從那以後,當媽媽再說愛她,都是為了她時,她心裡就像貓爪一樣難受,總感覺很傷心。
我:“所以男友雖然說很愛你,但你心裡是不相信的,因為你不能確定他會不會像媽媽那樣對你。”
葉:“是的,尤其是當我想要他陪我,他沒有迴應或說忙時,我就覺得不安。”
我:“你不安的是什麼?”
葉:“他根本不在乎我。”
那些忽略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長,都向孩子傳遞了一條明確資訊:你的感受無關緊要。
這些孩子缺少陪伴和關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葉的爸爸常年忙於工作,在家很少,陪伴葉的時間更少。
媽媽看起來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家裡和葉身上,但總那麼忙,那麼辛苦,完全忽略了葉的需求。
葉的情感得不到父母的迴應和確認,所以她學會了用父母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來定義自己。
如果乖、聽話,就是好孩子,反之,她要面臨責罵或懲罰。
所以,成年後的葉即使很優秀,也很難界定自己的身份。
即使父母一直在強調有多愛她,但她在情感上體驗到的是忽視和拋棄。
她不知道什麼才算真正的愛,也不知道面對戀愛關係時該抱有什麼樣的期待。
這種不確定感讓她焦灼不安,即使男友很多次表示愛她,卻難以平復她內心最深處,隨時被拋棄的擔心。
如同媽媽經常說的那句:“我再也不管你了。”
媽媽知道葉和男友談戀愛後,很滿意也很上心。
每天都會打電話問相處怎樣,不斷叮囑葉不要亂髮脾氣,要學著燒飯做家務,約會不能超過八點半回家。
每次和男友在一起,到了八點半媽媽的電話就來了。
我:“你當時什麼感覺?”
葉:“特別難受。”
我:“談戀愛是你自己的事,但聽上去,卻是你帶著媽媽一起談戀愛。”
葉:“我沒辦法啊,她總是說怕我把握不了分寸,為我好,但我覺得好煩,就像坐牢一樣。”
我:“似乎你的邊界被不斷侵犯,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間,卻不斷被告知這是愛你的方式。”
葉:“是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高考後我成績還可以,當時堅決要選離家遠的地方去上大學。但我媽說不行,太遠了她不放心,逼我上省裡的大學。她每半個月就到學校來看我,雖然帶吃帶喝的過來,但我一點也不開心。工作後我沒回老家,本想可以自由點,但每天她的簡訊影片,讓我感覺還在家一樣。”
我:“所以你在戀愛中充滿焦慮,想要尋找令你舒服的親密,但因為不確定邊界在哪,看似親密的關係中,隱藏著控制、忽視,沒有人從你的感受出發,給到你想要的愛。”
葉眼裡的淚湧出來,像個孩子一樣無助、傷心。
我:“你願意像過去一樣被對待嗎?”
葉:“不,我想要幸福。”
葉揚起她的臉,雖然臉上還有淚花,但眼神卻很堅定。
在葉的成長中,媽媽看似給了葉無微不至的照顧,實則不斷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葉,將她牢牢捆綁在母女關係裡。
媽媽無法認識到自己對葉的控制,是因為她默認了男人在外搞事業,女人就應該做個賢妻娘母的價值觀。
她把自己框在“母親、妻子、兒媳”的角色裡,忽視自己疲憊不堪的真實狀態,內心感受不到愛,也沒有安全感,就想用控制女兒的手段來緩解內心的焦躁。
把女兒當成自己的工具,下意識將自我擴張到心理上最親密的女兒身上。
在諮詢中,葉意識到她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開始有意識地拒絕媽媽讓她感到不舒服的行為。
當媽媽表現出牴觸和失望時,葉會告訴自己,那是媽媽的情緒,是她自己需要處理的,鼓勵媽媽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生活圈。
當母女的邊界建立起來時,她反而和媽媽更親密了。
因為親密感不單從分享和靠近中獲得,平衡共存與邊界,也可以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
當和男友重修舊好後,葉開始看到自己的需要,也能看到對方的需要。
不安與焦慮,忽然就少了。男友對她的好,如今少了懷疑,多了珍惜。
在葉的成長過程中,當她表達感受時,父母並沒有表現出興趣和理解,而是以自我為中心,忽略葉的內心需求。
葉從父母那裡,無法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如何向別人尋求需要、安慰、享受互惠互動。
更多是用壓抑、警惕的方式,小心翼翼與他人互動,很難表達內心感受。
在進入到親密關係中,她對情感的調節整合能力比較弱,無法整合隨著被拒絕、忽視伴隨而來的羞恥感,通常用憤怒或切斷關係的極端行為,來保護脆弱的自尊。
心理諮詢為葉提供了一個安全基地。
在這裡,她能探索過去和現在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艱難。
而我作為她值得信賴的同伴,鼓勵支援她面對那些成長中的痛苦,重新思考。
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的迴應,葉開始關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充分接受它們,還發展了更積極的表達方式。
隨著安全感的提升,葉的自主性更有力量,能夠更好整合她的個人慾望,及對親密和相互依賴的渴望。
她終於,擁有了愛的能力。
作者:心理諮詢師劉莎莎
編輯:Lilith
圖源:pexels
劉莎莎老師是國家二級諮詢師、花香療愈師。
她的諮詢非常有特色,並不拘泥於談話療法,而是用經典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為諮詢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深入學習並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方法,更輕鬆快速地抵達潛意識並達到療愈效果。
入行至今,她在婚姻家庭、戀愛心理和個人成長方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你有這些方面的困擾,歡迎和諮詢師聊聊。
為了鼓勵更多人勇於求助,劉莎莎老師特地開通了5個半價諮詢名額,即原價600元/次的諮詢,現在只需300元。
↓點選立省300元↓
給自己一次發生改變的機會
劉莎莎諮詢師寫給來訪者的話:
“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中,既有風平浪靜,也會有疾風暴雨。 但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境遇,我們都要過河。心理諮詢是一隻特別的船,為渡河之人保駕護航,達到他們想要去的地方——那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如果,你也有被過分控制、被情感忽視、被家暴等未癒合的童年創傷,又想檢視、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諮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諮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諮詢師↓
↓點選檢視更多半價諮詢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