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藥耐藥?別急,這裡有解決方案!
大家都知道,的發生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而靶向藥物是透過針對癌細胞的特定“靶點”來阻止它們的生長。但是,狡猾的癌細胞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導致靶向藥變得不敏感,從而產生耐藥現象。
靶向藥耐藥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發性耐藥,另一種是繼發性耐藥。原發性耐藥是指患者本身存在其他基因突變,導致靶向藥治療效果不佳。而繼發性耐藥是指在靶向藥治療過程中,為了逃避藥物作用產生了其他基因突變,導致耐藥現象的發生。
靶向藥耐藥也被稱為抗藥性,一旦產生,靶向藥的療效就會明顯降低。如果繼續使用耐藥的藥物,不僅對治療效果無益,還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帶來的風險。
如何應對靶向藥耐藥
劉女士於2020年確診,全麻下行3D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右肺上葉)+胸腔鏡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提示:(右肺上葉)浸潤性腺癌,腫瘤最大徑線6cm,周圍見衛星癌灶,累及支氣管壁及胸膜,可見氣道內播散,(第4組淋巴結)陽性。基因檢測:CTNNB1變異型別SNV外顯子號exon3變異位點G34A 突變頻率47.11%;EGFR變異型別InDel外顯子號exon19變異位點E746 -A750del突變頻率30.46%。
患者發現EGFR突變並進行開始服用厄洛替尼治療,同年11月因不耐受,開始改服埃克替尼。2021年9月複查肺CT:右肺下葉上段兩枚小結節,轉移瘤應考慮。考慮原靶向藥已經出現耐藥,改用阿美替尼至今。
結合劉女士的案例我們看看面對靶向藥耐藥有哪些解決方案。
1.嚴格按照說明書服用靶向藥
服藥時間是透過大量臨床試驗得出的,有的是空腹,有的是餐後半小時,這是因為藥物代謝動力學,需要把血藥濃度維持在穩定的狀態,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服用,不要間斷用藥,可延遲靶向藥出現耐藥的時間。
2.靶向藥換代
三代靶向藥的不同之處:一代與二代靶向藥是根據作用於靶點的牢固程度、是否可逆將其進行劃分;而三代靶向藥是專門針對於一代或二代靶向藥發生耐藥後的特定基因突變(T790M)而研發出來的。從理論上來講,是“一代比一代強”的。靶向治療的患者通常是從第一代靶向藥開始用,如果第一代失效了,可以用第二代、第三代,往往會有一定作用。劉女士第一次使用的靶向藥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為一代靶向藥,後更換的阿美替尼屬於第三代靶向藥。
3.vNKT細胞聯合靶向藥治療
一些研究資料發現,靶向聯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可以起到協同抗癌作用,不僅能提高治療效果,還可以延緩耐藥的發生。
劉女士術後服用了相應的靶向藥進行治療,可第二年仍出現了新發病灶,並被認為可能轉移。她擔憂靶向藥難以抑制腫瘤,且已更換到三代靶向藥,要是再次耐藥,藥物的選擇就會越來越少。在與張明徽教授團隊取得聯絡後,樂和新醫團隊綜合評估給出第二診療建議:
1.劉女士確診時腫瘤較大,腫瘤最大徑線達6cm並且出現淋巴結轉移分期較晚。
2.病理髮現腫瘤累及支氣管壁及胸膜並可見氣道內播散這些因素導致日後出現復發轉移的概率大大增加。
3.患者發現基因突變並進行靶向藥治療,但第二年依然出現了新發病灶,考慮原靶向藥已經出現耐藥,患者更換為阿美替尼。
4.靶向藥聯合vNKT細胞治療,延長靶向藥出現耐藥的時間,清除體內殘餘癌細胞,預防復發轉移。
劉女士於2022年3月開始使用vNKT細胞治療截至目前共完成25療程細胞治療,期間持續使用靶向藥阿美替尼3年未耐藥,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療效,治療仍在持續進行中。
vNKT細胞同時具有NK細胞的非特異性識功能和CD8T細胞的特異性識別功能。所以vNKT細胞的雙重抗腫瘤效應,可以非常快速地殺傷腫瘤細胞。它不僅僅直接殺傷癌細胞,還可以殺傷抑制性免疫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來源於骨髓的異質性細胞,具備顯著抑制免疫細胞應答以及負向調控免疫應答的能力。)調節癌組織內部的微環境。vNKT細胞聯合靶向治療達到了1+1>2的效果,劉女士自訴頭髮髮量增加,髮質改善,髮色轉黑,發生面板過敏頻次減少。我們期待後續的治療和隨訪可以帶來持續的好訊息。
綜上所述,肺癌靶向藥耐藥是一個複雜且無法避免的問題。劉女士的治療經歷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從嚴格遵循用藥說明,到適時進行靶向藥換代,再到創新地使用vNKT細胞聯合靶向藥治療,都展現了應對耐藥的多元策略。這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希望,也為肺癌治療領域的發展積累了經驗。相信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能找到更多有效對抗肺癌靶向藥耐藥的方法,讓更多患者重獲健康。
撰稿人:趙團團
稽核:王瑛、高辰、喬佳程
編輯/排版:趙團團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