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會傳染嗎?
導讀:
長期以來,微生物一直是傳染病的重點,但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心理傳染病的傳播,如集體歇斯底里和共發精神病。
精神病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傳染病,但它可以迅速傳播,尤其是在某些條件下。
儘管有大量的文獻記載,但我們對這一現象的瞭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足。
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和其他形式的互動技術的興起,可能會讓我們對心理傳染的理解發生正規化轉變。
黑死病、瘧疾流行、新冠大流行——微生物一直是傳染病世界中的惡魔。然而,隨著我們對細菌理論理解的加深,我們發現了另一種形式的汙染,似乎像瘴氣一樣在空氣中無聲無息地傳播:心理傳染病。
大規模歇斯底里、情緒傳染和道德恐慌等傳染性精神症狀的案例屢見不鮮。然而,隨著網際網路使用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再加上(自相矛盾的)社會孤立感的加劇,心理傳染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危險呢?
精神病會傳染嗎?
精神病本身並不像病毒或細菌那樣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傳染性。它不會透過身體接觸或體液傳播。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一群人可能會表現出類似的精神症狀,有時甚至是生理症狀,這通常被稱為心理傳染。
心理傳染通常在身體或社會隔離的緊密群體中傳播,如家庭、邪教、宗教組織和教育機構。這些情況通常涉及暫時或長期的極度壓力和焦慮狀態,傳染往往是自發的,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或強迫。恐慌效應(對惰性刺激的負面反應)也可能是一個誘因。
此外,由於神經解剖學的原因,心理傳染似乎在女性中更為常見。
集體癔症
集體癔症是一種眾所周知並被廣泛研究的心理現象,它涉及心理症狀(有時也包括運動症狀)在人群中的傳播,通常沒有公認的病因基礎。塞勒姆女巫審判、中世紀的舞蹈症以及最近在TikTok 上爆發的圖雷特綜合症等事件都是大規模癔症發揮重要作用的顯著例子。
這種現象背後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但已經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理論。
一種廣受好評的癔症傳播假說認為,映象神經元系統(MNS)抑制部分的功能障礙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女性映象神經元系統的活性高於男性,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女性群體的集體癔症發病率更高。
其他理論也支援心理因素的作用,如焦慮和壓力、文化影響,以及最近數字媒體在傳播有關新冠肺炎疫苗的錯誤資訊和道德恐慌方面的作用,這恰如其分地稱為數字大規模歇斯底里症。
共發精神病
這是指有親密關係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產生共同的妄想。在這種情況下,主要誘導者會將自己的妄想強加給其他人(次要誘導者或被誘導者)。包括雙人妄想症、三人妄想症、家庭妄想症或多人妄想症。
研究發現了一些常見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包括長期的情感關係、社會隔離、某些人格障礙、緊張的生活事件以及繼發性精神障礙。誘發者通常年齡較大,為女性,患有某種涉及妄想的精神障礙。
研究人員越來越擔心,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可能會在有精神病傾向的人中傳播妄想,從而有效地充當主要誘導者。
情緒傳染
幾個世紀以來,已有文獻記載了情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趨勢。有趣的是,情緒喚醒可以啟用自主神經系統,並影響觀察者的身體和情感狀態。這表明,情緒傳染的廣泛傳播可能會導致廣大人群的生理反應,類似於傳染病。
歷史上對這一主題的研究主要涉及面部模仿,以及大腦識別和複製面部線索的能力。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研究表明,情緒傳染可以在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傳播。研究發現,聲調和文字能引起觀察者的顯著情緒反應。
情緒傳染理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成為熱門話題。塞普勒斯大學2023年的一項研究說明了社交媒體等網路社群如何成為傳播觀點和情緒的重要來源,並最終影響了許多人的疫苗接種決策過程。這可能是由於社交媒體覆蓋面廣、審查制度較低,以及社交媒體演算法固有的同質性——吸引同類個體的傾向,也就是說你看哪些內容越多,就會給你推送更多的同類內容。
公共衛生的新領域
雖然精神病本身不會直接傳染,但心理症狀和行為在群體中的傳播--通常是在壓力或孤立的情況下--表明了心理傳染的深遠影響。在我們這個充滿社交媒體演算法、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虛擬現實和深度偽造技術、相互聯絡日益緊密卻又不斷孤立的數字世界中,瞭解這些現象對於識別、管理和減輕其影響至關重要。
歡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掃碼或長按識別
響應病友多年呼籲,大話精神編輯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屬交流群,半年來,已經有數千病友入群,每個群每天多達數千條資訊分享。
面對青少年的抑鬱、焦慮及輟學等問題,家屬群的父母們分享交流,彼此借鑑經驗,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們非常欣慰能為病友交流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同時也歡迎更多病友加入我們的大家庭。請長按二維碼掃碼入群。
歡迎轉發推薦,讓更多病友受益
大話精神專業分站《大話雙相》、《大話抑鬱》、《大話焦慮》、《大話少年》上線了,歡迎關注!
——大話精神
——大話精神
——大話雙相
——大話焦慮
——大話抑鬱
——大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