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話筒】有一種愛叫“媽媽”

【金話筒】有一種愛叫“媽媽”

以聲為筆,以情為墨

在文字的畫卷上

繪出絢麗多彩的情感世界

讓我們在傾聽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朗讀者:孫宇(病毒學研究室)

今天,小花出院了,所有檢查指標全部正常,小花媽媽非常開心,看著活潑可愛的小花跟每一位護士姐姐親切說著拜拜,約著下次複查再來看大家,病房陪住的媽媽們都受到了鼓舞。小花還給同住的小病友送了自己心愛的艾莎貼紙。看著這溫馨的一幕,誰又能想到小花第一次病發時,伴隨的是她撕心裂肺的哭聲和媽媽無聲的哭泣呢。

三年前的一個冬夜,天陰沉沉的,感覺有種莫名的壓抑。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急診,有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脫水的患者,你們還有床嗎?”很快,我們接診了不到三歲的小花,她當時已經處於意識障礙階段,各種檢查指標指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重度脫水,緊接著我們開始了一系列操作:取血、留尿、扎針、輸液、上監護、吸氧,禁食、禁水、病危、監測血糖、記出入量的牌子一掛,家長徹底懵了。在來醫院之前,家長並未意識到孩子的病情有這麼嚴重,以為只是簡單的消化不良、嘔吐,雖然醫生護士一直在跟家長解釋孩子目前的情況,需要做的檢查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但是家長一直處於不能接受的情緒當中,一度認為我們是不是誤診了,不能接受孩子病危的事實,總是詢問醫生護士會不會是其他疾病影響的,“大夫,我家孩子生病之前愛吃糖,跟這個有關係嗎?”“大夫,我跟孩子爸爸沒有糖尿病,孩子怎麼可能會得糖尿病啊?”我們反覆跟家長溝通解釋,告訴他們只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孩子才能儘快渡過危險期。過了許久,家長激動的情緒才勉強安撫下來,但在無人的角落依然可以看到孩子媽媽默默的流淚,爸爸打電話一再確認整個家族是否有糖尿病史的家人。

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三天後小花的病情終於轉危為安,可以透過注射胰島素後進餐了,孩子媽媽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但是微笑還未落下,小花的餐後血糖直接飆升到28mmol/L,媽媽瞬時淚如雨下。我知道,家長還是沒有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之後,小花媽媽的情緒一直非常低落,總是一言不發。關注到她的情況後,科室的護士們迅速制定了“作戰計劃”。

每次做糖尿病健康宣教時,我們都拉著小花媽媽坐在第一排,我們講到國內外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監測手段,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小妙招。開始時,小花媽媽不願意聽,也不跟講課的醫生護士互動,只是被動的接受,每次詢問她有什麼地方不清楚或是想了解的,她總是問:“有沒有可能是誤診呢?有沒有孩子病好後血糖就正常了呢?會不會是其他疾病影響了診斷?”其實我知道,小花媽媽是還存在僥倖心理,希望孩子不是糖尿病。我和同事商量,要不要採用迂迴戰術,跟小花爸爸溝通。原來爸爸也很苦惱,媽媽每天都和爸爸彙報孩子的病情,催促他去諮詢其他醫院,爸爸反覆勸說無果,現在也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我們決定讓小花爸爸來醫院看護孩子,讓媽媽回家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也讓家裡其他人安慰安慰她,家人的支援和開導才是媽媽戰勝困難的堅強後盾。第二天,爸爸就跟媽媽換了班,小花爸爸是個開朗健談的人,他很感謝我們一直以來對孩子和媽媽的關注,我們跟小花爸爸做了疾病的宣教,告知他孩子出院後是需要長期監測血糖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爸爸也很理解。然後我們一起商量著怎麼樣才能讓媽媽開啟心扉,接受事實,建立信心,陪孩子戰勝疾病。

經過幾天的休息,媽媽回來了,可以看出家人的支援對她還是有些效果的,至少對我們的宣教不再抗拒,於是責任組的護士就經常跟她溝通,詢問她的需求。她的問題也從最早的“孩子病好後還需要繼續打胰島素嗎?”過渡到“飯後運動多久孩子的血糖才能正常?我們是不是運動的不夠?哪些水果可以吃?”

一週後,小花媽媽開始學習給小朋友監測血糖,看到她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耐心的指導她正規的操作,並鼓勵給孩子打胰島素。剛開始時,小花媽媽不敢動手,我們一步一步分解操作,讓她熟悉整個流程,還給她發了注射操作的影片,讓小花媽媽閒暇時間可以反覆觀看。兩週後,小花媽媽已經能熟練的給孩子監測血糖和打胰島素了,她每天認真的在小本上記錄著各種注意事項,孩子的血糖、胰島素使用量及每餐吃的飯量。小花媽媽的變化,讓我們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深刻體會到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接受最糟糕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後盾,更加感受到作為護理工作者的責任感、使命感及幸福感,我們幫助的不是簡簡單單一個病人,而是一個家庭。

“阿姨,我回家了,明年複查再來看您。”小花稚嫩的聲音把我拉出回憶,看著愛笑愛說的小糖寶們,看著信心滿滿的媽媽們,再次感受到“為母則剛”的含義,在我們治癒孩子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被這份偉大的母愛治癒著,希望雙向治癒的我們能一起向陽而行,托起明天的“小太陽”,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 | 劉芳、王彥華、房萍、付磊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