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大家的學習建議:要想掌握好鍼灸,須把這五步走穩

臨床大家的學習建議:要想掌握好鍼灸,須把這五步走穩

導讀:鍼灸初學者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文章作者十分懇切地提出了五步路,其實主要是三個環節,文史哲知識、教材課本基礎知識、臨床實踐。把這五步路走穩,需要經年累月地沉澱和磨礪,大家共勉!

怎樣學習鍼灸作者/楊介賓

鍼灸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幾千年來,它以其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特點,在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同時也為世界所矚目。

迄今,國際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鍼灸。

據初步統計,鍼灸對300多種病證有效,對其中100多種療效顯著。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規定43種病證為鍼灸適應證。

正因為鍼灸的地位日益提高,要求來我國學習鍼灸的外國醫生越來越多,世界範圍的“鍼灸熱”正方興未艾,鍼灸學術有了長足的進展,鍼灸事業的前程似錦。

為了幫助學員們學好鍼灸,掌握住鍼灸學這門學科的精髓,加速我國鍼灸人才的培養,以適應鍼灸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特提出以下幾點意見,給同志們參考。

一、文史哲學是入門的鑰匙

鍼灸是我國曆代勞動人民及醫學家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歷史悠久。

古典醫籍浩如煙海,且大多是用古漢語寫成,甚至有些是以先秦文字留諸於世的,就拿奠定了鍼灸學理論基礎的《靈樞經》來說,由於代遠年湮,文字古奧,難於升堂入室,給初學者帶來一定的困難,有的甚至望洋興嘆。

所以,讀書入門,識字辨義是理解經文的基本功。

只有具備一定的古漢語和漢語拼音知識,結合上下文,你才會明白“藏”同於“髒”,“府”同於“腑”,“內”就是“納”,“空”就是“孔”;“病能”的“能”字讀“態”,“泣”讀“澀”,“寫”、“瀉”、“洩”三字都作“瀉”字講,“腧”、“俞”、“輸”都同“腧穴”的“腧”字;“顖”與“囟”通,“髀”讀bí,“䯒”讀hǎng。

而且,如果對中國歷史心中無底,特別是對中國醫學史沒有較透徹的瞭解,同樣不能很好地掌握古醫籍產生的歷史條件、寫作背景、作者情況以及當時生產力發展,天文、地理等古代文化發展的狀況,從而把握住祖國醫學整個發展程序的脈絡。

當然也就很難從幾千年中國文明史的總體高度來看醫學發展的興衰演變過程,並因此對中醫學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作出恰當的解釋。

比如:為何灸法早於針法,鍼灸早於湯藥,張仲景為何多忌燒針、火針,為何宋金元時期鍼灸醫學發展較大,為何明代鍼灸名家輩出、鍼灸專著蔚為大觀、流派林立、爭鳴興旺,又為何自清以後灸法幾近銷聲匿跡以及灸法學的發展一直緩慢的原因,等等。

懂得醫學史,即可搞清箇中原因,這樣,既可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以扁鵲、華佗為楷模,發奮攻讀,又可加深我們對針灸學術問題的理解,還可明確研究方向,選好研究課題,易於出成果。

與其他古代發展起來的學科一樣,鍼灸學中也包含著豐富的古代哲學思想,而這些思想大多又帶著易學的胎跡。

中醫學很早就有“醫易相通”的說法,這是因為醫易思想依據一致,都是建立在古天文學、古氣象學的基礎之上的。

而且,醫易在學術思想上長期互相滲透,相得益彰,正如《素問·針解篇》說:“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這就是“天人相應”的整體恆動觀。

此外,陰陽五行學說、五運六氣學說、子午流注理論等都是吸取了古代哲學、天文學、氣象學以及古代曆法、樂律、術數等學科的知識逐漸形成的。

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學習鍼灸學以外,還應瞭解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

例如,鍼灸治療在選穴時,往往採用納子法或納甲法擇時選穴,針刺時則結合天時氣候採用不同針法,“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即是明證。

還有不同季節刺不同的穴位,如象“春刺十二井,夏刺十二滎,季夏刺十二俞,秋刺十二經,冬刺十二合”。

若沒有一定的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不初通易經,要想學好鍼灸是比較困難的。

二、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內科是基石

既然鍼灸是中醫學的組成部分,那麼中醫學的基礎理論、診斷學和內科學自然就成為其基石了。

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不僅是劃分事物的標準、闡明事物間相互作用關係的工具,而且,若與臟腑表裡結合起來就成了十二經脈的由來,成為經脈、五輸穴子母配穴補瀉法的根據。

假設沒有臟腑五行輸的木火土金水和金水木火土的基礎,怎麼能掌握運用這些鍼灸的特定配穴方法呢?

假如不結合臟腑系統去考慮經絡系統,就不能理解經絡病、臟腑病、“是動”、“所生”病以及“根本”與“枝葉”的區別與聯絡;

假如不結合病因病機理論來學習,對中絡、中經、中腑、中髒以及經絡病機與臟腑病機的異同難於明瞭;

假如不綜合整體來思維,就很少可能把經絡穴位診斷靈活地用於四診合參;

假如不融會貫通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病因病機辨證、氣血津液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六經辨證與經絡辨證,在臨證時就可能難定乾坤,亂了方寸;

假如不從“治未病”的中醫理論的淵藪出發去指導臨床實踐,就難於自覺地運用鍼灸防病治病而實行哮喘三伏灸和“三裡水不幹”的防病健身之法;

假若不先熟悉內科各病的歷代認識源流、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診斷治則、處方用藥等,那麼學習鍼灸治療學時就會感到吃力。

可見,鍼灸學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而是既聯絡廣泛又相對獨立在中醫學中且分化程度較高的一門臨床學科,沒有廣博的基礎知識、兼收幷蓄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的。

三、教材是學習的藍本

《鍼灸學》統編教材是專家教授們經過多年的鍼灸教學檢驗,幾經修訂編寫而成的。

它不僅彙集了歷代鍼灸文獻主要內容的精華,而且是近代鍼灸家醫教研成果的結晶,凝集著幾代人的心血。

如果能循著本教材,踏踏實實地學習,採用良好的學習方法,再適當參考有關書籍,是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縱觀全書,給人的梗概印象是:以經絡腧穴為基礎、刺灸拔罐等為方法,透過各種手法和各種配穴法來實現對各種病證的治療。

而按本教材的上、中、下篇以及緒言、附篇來分析,則應當具體要求下面內容:

1. 緒言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應當是鍼灸學的定義及其發展的全貌。

透過學習應瞭解本學科的源流,特別是各歷史時期的著名鍼灸家及其代表著作,為日後學習及選擇參考書打下基礎。

2. 上篇經絡腧穴

(1)第一章經絡腧穴總論

本章內容中,應重點掌握十四經脈循行、分佈、流注、交接規律,熟悉經脈系統的組成內容,掌握經脈腧穴的概念,掌握經絡系統各組成部分的意義,臨床作用、經絡的生理、病理及在臨床中的意義。

學習時,背誦“手三陰胸走手,手三陽手走頭,足三陽頭走足,足三陰足走腹”和“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續”以及“十二八加一十五,三個十二浮孫數”等歌括,對於我們記住以上內容大有益處。

學員們還可根據各自的情況,自編一些歌訣來加強記憶。

此外,還應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四種及特定穴的意義,瞭解腧穴的分類、作用及十四經腧穴的主治要點。

透過本章的學習應對經絡系統及腧穴有一般的概念,使之成為第二章學習的綱要。

(2)第二章經絡腧穴各論

在本章各節中,應重點掌握十四經的循行及其臟腑的關係,

並且全面瞭解十四經腧穴361穴名、670穴位的基礎上,著重掌握其中165個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證,熟悉125穴,瞭解71穴。

此外,重點掌握15個,熟悉11個經外奇穴。

為了全面記住十四經循行,最好通篇背誦《靈樞·經脈第十》及《素問·骨空論》的有關內容,同時參閱附篇中“古代體表部位名詞解釋”一節。

至於腧穴則以背誦“十四經穴分寸歌”為主,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穴位的名稱、定位、作用。

與此同時,還可順便記一些特定穴。

例如,在學習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的同時,就可記住它還是該經的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同樣,中脘既是任脈的穴位,又是胃之募穴,還是腑之會穴。

這樣,不僅學習了十四經穴,還記住了某些重點穴,特定穴。

另外,鍼灸掛圖、鍼灸模型等也可幫助我們記憶,學員之間相互抽問、相互點穴練習將會鞏固我們對穴位名稱,定位的記憶,都不失為實用的方法。

3 .中篇刺灸方法

(1)第一章毫針

本章應熟練掌握毫針的操作方法,即進針、得氣、行鍼、候氣以及捻轉提插基本手法的應用,

掌握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瞭解疾徐、開合、迎隨、呼吸、燒山火、透天涼等補瀉手法。

學習針刺法應注意多實際操作,開始時,定要練好指力、最好每天抽空閒時間在自制的紗布棉球或草紙上反覆練習,直到指力增強,進針、行鍼、出針都靈活自如。

此外,耳針、電針、面板針、三稜針等常用針刺方法的操作、適應症和禁忌症也應掌握。

學習各種針刺法,應注意多實際操作,除在理論上弄懂以外,實踐的機會越多則越熟練。

(2)第二章灸法和拔罐法

學習本章應重點掌握灸法的意義,種類和作用,掌握艾炷灸、天灸、燈草灸、溫灸器、太乙神針、雷火針、艾條灸、溫鍼灸的操作方法、適應症及注意事項。

也應掌握在臨床上運用廣泛的拔罐操作的幾種方法和適應證,並注意每學一種方法就實際練習一種。

鍼灸、拔罐等是鍼灸學別於其他中醫學科的獨特的治病方法,應特別引起重視,下功夫去練習。

若不學會這些治療方法,那麼任你把經絡腧穴背得爛熟,也只好將其束之高閣,永遠也用不上。

熟練掌握了這些方法,又有紮實的經絡腧穴功底,則能用穴如用藥,用穴如用兵,綜合治療,手到病除。

4. 下篇治療

(1)第一章治療總論

學習本章要掌握鍼灸臨床的辨證施治原則,熟練掌握鍼灸的配穴方法。

其實,有了較紮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及診斷學的底子,學習臟腑經絡證治及鍼灸治療原則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不少內容都是相互關聯,互相呼應的。

至於鍼灸處方的三個基本原則(近部、遠部、隨證)和鍼灸的常用配穴法(本經、表裡、前後、上下、左右)是鍼灸治療中的配方特色,最好聯絡經絡循行及陰陽表裡等有關基礎學習。

其中,尤應留心於特定穴的應用,五輸穴的子母補瀉取穴、俞募配穴、原絡配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郄穴、下合穴、交會穴的應用等等,都是古代醫家長期使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種特定穴的應用或配合起來使用都是針對某種病機或某一症候群而發揮治療作用的,如能靈活運用,則配方有度、選穴獨到精妙,常可收到滿意效果。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運用自如呢?記住這些特定穴是首要條件,而選用歌括仍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辦法,

比如背誦“八脈交會八穴歌”、“井滎俞原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厲兌內庭陷谷胃,衝陽解溪三裡隨;

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後溪腕,陽穀小海小腸經;

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

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中液門中諸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2)第二章治療各論

本章包括內、外、婦、兒、五官、急症共70個病證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操作。

透過學習,在理論聯絡實際,全面掌握鍼灸臨床的常見病的辨證處方和操作方法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其中37個病證:

內科病症:中風、感冒、哮喘、腹痛、胃痛、頭痛、痢疾、洩瀉、痺證、面癱;

婦兒科病證:月經不調、痛經、胎位不正、乳少、遺尿、疳疾;

外科病證:風疹、痄腮、扭傷、乳癰、腸癰;

五官科病證: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麥粒腫、近視;

急症:暈厥、虛脫、高熱、抽搐、急痛等。

還可同時背誦附篇中的“鍼灸歌賦輯要”,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在學習了若干病症後,根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有某些共同點的病症的分析比較,也是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的好辦法。

比如,鍼灸治痛證是很有特色的,往往針到痛除,而且痛證之中多有氣血阻滯、經絡不通的相同病機,治療取穴也可採用一些通用穴位,如合谷、太沖、內庭、足三裡、中脘、神庭等;

其他如痺證與痿證、癇證與癲證、咳嗽與哮喘、洩瀉與痢疾、洩瀉與便祕等等,都可以在比較其異同之中來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尤應著重掌握每個病證的辨證和處方、最好能在全面複習前面各章內容的基礎上來掌握,以期理法方穴術一線貫通為目的。

另外,學習本書,除課堂講授外,學員們自學也是極為重要的。自學對於學習鍼灸仍不失為一種可取而有效的方法,

如果學員學有餘力,可結合全書內容閱讀附篇的“鍼灸文獻節錄”和“子午流注針法”、“靈龜八法”,

在學習中培養自學能力,疑點、難點記下來與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即可解決。

四、臨床運用是目的

鍼灸是一門臨床學科,脫離了臨床治療病人,再好的理論都無異於紙上談兵。再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臨床實踐是我們學習鍼灸的目的,又透過臨床來鞏固、加深、擴充套件我們所學的鍼灸理論,並使之成為真正有益於人民的知識。

在結束上篇的學習,具備經絡腧穴的基礎以後,其餘的中下篇內容都需要動腦又動手才能學到手,或者可以說,實際動手比只知道背書更為重要。

俗話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針下感覺十分微妙,只可意會和體會,很難言傳描繪,只有透過多次實踐才能獲得。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只有透過操作才能掌握,而基礎知識也只有透過運用才能鞏固。

例如,只知道如何扎針、施灸、拔罐的書本知識,而不親手操作,則永遠也不會扎針、施灸,拔罐;

只知道某經循行怎麼走、怎麼交接,或只熟背了穴位的名稱和定位,而不參加實驗點穴畫圈畫線或親自使用該經該穴,那麼也很難弄清楚經絡或穴位的實際部位、走向及其深淺厚薄;

若對重要臟器所在部位搞不清,則在鍼灸拔罐時易發生事故;沒有參加過針刺拔罐意外情況的處理搶救,那麼在自己獨立操作時遇到此類情況是會感到束手無策。

所以,對初學者唯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首先自身多次試扎獲得親身體驗後,再在同學之間反覆地相互練習,然後到醫院去,在老師指導下在病人身上操作。

注意操作之前應給病人作耐心的解釋工作,待病人解除思想顧慮後方可進針,

如爭取了病人的主動配合,則易得針感,療效益佳,也是避免暈針等意外情況發生的先決條件。

學習某病治療方法後,即去醫院親眼觀察或動手治療,則印象尤深,甚至終生難忘。

如剛學習了頭痛治療方法,而有幸診治一位頭痛患者,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不僅鞏固了所學內容,還會極大地增強學習鍼灸的信心,引起濃厚的興趣,促進你日後的學習和工作,

因為沒有其他任何可比運用所學的知識為別人解除痛苦更高興、更令人鼓舞了。

而當你看到一個口眼喎斜的面癱病人經過你幾次鍼灸治療而痊癒,臉上呈現出感激幸福的微笑時,則將又一次在你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許會伴隨你一生的鍼灸生涯。

五、篤志鑽研是成功的保證

善於學習者必勤於動腦。透過自己的思考對每個細節下過一番功夫,才能將所學的東西消化吸收。

學習鍼灸時必須勤學勤問,動腦筋從教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切忌囫圇吞棗。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逐步養成“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良好學風,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學習是需要一點精神的,特別是遇到困難時,尤要堅韌不拔,我們提倡刻苦鑽研,百折不撓的釘子精神,反對輕浮不誠,淺嘗輒止的懶漢思想。

明確了學習目的之後,則應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果能如此,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在臨床工作中,除具過硬的鍼灸知識外,和藹的態度、誠實而謙遜的作風也是極為重要的。

態度和藹則病人願意接受治療、心情舒暢,對有的病知則知,不知則不知,不可不懂裝懂,延誤病情。

良好的醫德是醫生在病人中間建立起信任的保證,也是我們成功的保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裡的器當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操作工具和裝置,二是學習或工作的方法。

即是說,在掌握了先進的工具和裝置以後,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有時甚或成為學得快與慢、好與壞、成功與失敗的必要條件。學習鍼灸學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樣。

綜上可見,理解記誦,勤于思考,矢志苦學,踏踏實實,文史哲兼通,實踐第一,善於觀察,循序漸進、舉一反三,謙虛誠實,即是學習鍼灸、掌握鍼灸,運用鍼灸的可取方法。

廣大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還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因人制宜地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面所談的幾條僅供同志們在學習時參考。

我們衷心希望有志於古老而年輕的鍼灸醫學的青年,以良好的學習方法,努力學習,一定能使鍼灸這顆祖國文化遺產中的寶珠增光添彩,為四個現代化,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內容來源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協商。

3、責任編輯:有道君,微信:ycyd-duzho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