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不是老掉的!醫生提醒:這些日常習慣最毀牙!
本文作者:張玉革,北京口腔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不少老人覺得掉牙是因為年紀大了,但實際上牙齒不是“老”掉的。老人維護口腔健康非小事,需要識別日常誤區,學會保健方法。
健康時報圖
珍惜只有薄薄一層的牙釉質
有些老人認為“牙齒越磨越結實”,平時啃點硬東西沒關係,能“鍛鍊”牙齒。
其實,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只有薄薄一層,老人需要好好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這樣的情況:長期用前牙嗑瓜子或其他堅果,就容易導致牙齒區域性缺損,變成生活中常見的“瓜子牙”。如果長期啃、咬、嗑硬物,牙齒過度磨損而暴露牙本質,在日常飲食過程中,受到冷、熱等溫度刺激,以及酸、甜等食物刺激時,就會感到牙齒痠痛。
不少老人常常倒牙(牙本質過敏症),可能就與牙齒磨損有關。如果老人經常出現倒牙的情況,可以留意及時就醫明確自己的情況。
建議:老人宜“吃軟不吃硬”
過冷、過熱、過硬的食物都不建議老人吃。
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以下這幾類食物,有助於減少牙齒磨損的風險。
質地軟爛:軟爛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粥、爛麵條、餛飩等。
富含鈣磷:富含鈣磷類的食物,如牛奶、芝麻、紫菜等,對保護牙釉質有益。
富含維生素:富含維生素類水果,如檸檬、獼猴桃、雪梨、菠蘿、橙子等。
含鈣食物:含有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排骨湯等,也有助於保護牙釉質。
老人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讓食物在口腔內充分磨切,與唾液混合,減輕胃的負擔,讓食物更易於消化。
吃飯總塞牙要當回事
少老人認為牙縫增寬、吃飯容易塞牙是自然老化,飯後剔牙就行,其實沒這麼簡單。隨著年齡增長,牙齦逐漸萎縮,牙縫變大,食物殘渣更容易滯留在牙縫中,這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塞牙,平時要正確刷牙。
如果老人有齲齒,牙齒齲壞後容易滯留食物殘渣,或是有牙周炎而牙齦萎縮,牙縫變大,也會增加塞牙的可能性。
建議:小頭軟毛牙刷呵護牙齦
儘可能選擇小頭軟毛、刷毛末端經過特殊處理的保健牙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每餐之後都刷牙5~8分鐘。
兩顆牙之間的鄰面,也就是牙刷刷不到的地方,需要藉助牙線或牙間隙刷來清潔,既可以透過祛除鄰面菌斑來維護牙齦健康,還可以預防牙齒相鄰面齲損的發生。
茶水漱口不一定更好
老年人不必選擇茶水來漱口。茶水含有色素,長期使用可能會沉積在牙齒表面,導致牙齒變黃或變黑,影響美觀。
如果不及時清除,殘留的茶漬和食物殘渣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儘管茶水漱口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帶來一定好處,比如清新口氣、緩解輕微的口腔不適等,但從長遠口腔健康考慮,用茶水漱口不一定獲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溫水是更好的“漱口水”
漱口是輔助進行口腔清潔的一種手段,機械清潔更為重要,也就是正確刷牙,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藥物漱口或茶水漱口,以免打破口腔內的正常菌群環境。
相比之下,溫水是更實惠的“漱口水”,建議飯後用溫水漱口,刷牙的時候也可以用溫水,避免牙齒受到冷熱刺激而引發不適。
單側咀嚼並非“順嘴”的好習慣
由於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不少老人長期用一側牙齒咀嚼,覺得“順嘴”。其實很不建議這樣做 ,長期偏側咀嚼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問題。
咀嚼肌不均大小臉:經常使用的一側咀嚼肌會得到“過於充分”的鍛鍊,而另一側肌肉則會因缺少鍛鍊而發育不良或廢用性萎縮,長此以往會出現大小臉的問題。
關節疼痛影響咬合:經常咀嚼使用的一側頜關節長期承受壓力,可能造成兩側關節功能紊亂,出現關節疼痛、關節響聲等問題,甚至影響關節使用和咬合功能。
兩側都有牙齒病症:如果長期只使用一側咀嚼,會加重單側的牙齒磨損,而且另一側也沒有被“保護”,牙齒的咬合面因缺少咀嚼刺激容易堆積牙石,從而引起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牙髓炎等病症。
牙齒畸形咬合紊亂: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導致牙齒中線逐漸偏移,後槽牙咬合錯位 (比如牙尖對牙尖的咬合關係)。
建議:刻意練習用兩側牙齒咀嚼
習慣單側咀嚼的老人,不妨在每次進食的時候刻意練習——先用偏好一側的牙齒咀嚼1次,再轉到非慣用一側的牙齒咀嚼2次,同時放緩進食速度,確保雙側牙齒均衡參與咀嚼,逐漸增強非慣用側的咀嚼能力,培養健康的咬合習性。
老人一旦察覺到任意一側牙齒出現異常,諸如蛀牙或其他健康問題,應前往醫院尋求醫療干預。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4-06-25健康時報《牙齒不是“老”掉的》
編輯:李益萌 王楠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