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醫療裝置集採進行時,或將利好國內醫療裝置企業

地方醫療裝置集採進行時,或將利好國內醫療裝置企業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醫療裝置集採正在升溫。7月1日,三亞衛健委釋出三亞市2024年醫療裝置集中採購專案採購意向公示,擬集中採購核磁共振等一批醫療裝置,專案預算2.6億元。今年以來,安徽、河南、四川等地都發布了裝置集採要求,推進醫療裝置集中採購。業界分析,此舉或將為國內醫療裝置企業帶來較大機遇。

目前,我國集採已涵蓋藥物、高值耗材,集採模式也包括省級集採、聯盟採購及國家集採。但醫療裝置有其特殊性。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釋出《關於做好醫療衛生領域2024年裝置更新工作的預通知》,明確提出,市級及以下裝置更新原則上採用省級集中採購的方式,由省級相關部門立項審批、組織採購。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安徽、河南安陽、四川宜賓等全國多地已明確裝置集採要求,推進醫療裝置集中採購,且採購模式有所不同。例如,安徽省的採購由醫保局主持,將非財政預算安排的乙類裝置全部納入省級集採,降低醫院成本;河南安陽則由公立醫療機構醫療裝置集中採購聯合體工作部署,明確將採取打包招標的形式,集中採購數字X線攝影系統、醫用核磁共振裝置(MRI)、超聲類、監護類等裝置。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搜尋發現,大型醫療裝置集採一般涉及CT、磁共振(M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器(PET/CT)等醫療裝置。

“集中採購畢竟能夠節省經費,醫療裝置集採隊伍擴大的可能性確實存在。”7月3日,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對於國內醫療裝置企業來說,集中採購將成為一個較大機遇。集中採購追求相對價格便宜,同樣條件下也會鼓勵優先採購國產裝置,從而對國產企業發展帶來政策利好。

不過金春林也表示,“大型醫療裝置的集採形式同醫用耗材、藥品不同。相對來講,大型醫療裝置採購難度較大,許多大型三級醫院更傾向購買高精尖的裝置,採購時需要考慮醫院已有的裝置是否與擬採購裝置配套,因此採購品牌會受到限制。”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祕書長楊建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藥品、醫用耗材有針對性採購規章,而醫療裝置採購缺少專業性強的法理基礎,招採模式固化,缺乏靈活性。此外,醫療裝置的價值維度更為複雜多元,這導致醫療裝置的採購需要多維考慮,要根據不同類別裝置特性精準制定,不能簡單的一刀切政策。“就目前情況來看,在部分實行醫療裝置集採的地區,降價幅度不小,能夠達到30%以上。醫療裝置集採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還需要細化採購方案、技術細節引數,明確統籌部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