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患者無需手術,這家醫院如何打造國際化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
“骨科與運動健康是一個診療和康復並重的學科,除了要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還要幫助他們恢復功能,儘快回到獨立生活和自由運動的狀態。”
撰文 |王曉
作為上海嘉會院長及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海山教授曾接診過一個南非籍病人,患者因為熱衷摩托車運動而多次交叉韌帶損傷,先後在不同國家接受過治療。出於健康的長遠考慮,不少醫生勸導他立即停止這類危險運動,但患者卻說:“Sports is my life”。
聽到這樣的敘述後,吳海山為這名南非患者做了一個更強大的肌腱,並透過加速康復讓他8周後如願回到了競技場。
運動愛好者是嘉會國際醫院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服務的一類人群,吳海山在日常的接診和與患者的溝通中,持續感受著人們對運動認知的多元化,這也引發了他對疾病治療的思考。
“很多人運動是為了塑形或健康,但也有一類人群,他們將運動視為人生的樂趣甚至意義所在,面對這樣的患者,我們的治療目標就是讓他們重返運動場。”
讓患者先傾訴
吳海山的思考來源於他和不同骨科疾病患者的交流。在嘉會國際醫院,每位骨科醫生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平均時長為半小時,除去醫生提供診療和出具治療方案的時間,剩下更多時間是患者在向醫生傾訴。
“骨科患者通常有較強的分享欲”,吳海山提到,“我們內部做過一個測算,如果中途打斷患者的傾訴,他們後續還是會透過各種方式把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從診療效率上來看,整體上並沒有節約時間,所以我們選擇讓患者先傾訴。”
前來嘉會就醫的人群以30-50歲的中青年為主,他們中很多是公司白領,運動需求很高,損傷的概率也較高。吳海山出診時,面對患者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你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
在他看來,這樣的提問除了能迅速拉近與患者的距離,開啟一扇讓患者主動傾訴的大門,也能讓醫生緩衝與思考,提出更科學的解決方案。
吳海山本人是個腳踏車、高爾夫及鐵人三項愛好者,如果患者因為這些運動導致損傷,他會直接告訴病人何時可以恢復運動,如何透過運動姿勢的改變來避免進一步的損傷。
吳海山醫生
為了讓更多運動愛好者們儘快回到自由運動的狀態,嘉會國際醫院也會就足球、網球、越野、滑雪、攀巖等不同運動,定期組織醫生和康復治療師們進行專項培訓。“嘉會的骨科醫生與康復團隊大多也是運動愛好者,即使不是‘樣樣精通’,也都對這些運動有較為深入的認識,這有助於為患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和患者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溝通,是嘉會每名醫護的入職必修課。中心副主任董雙海指出,給予每位患者更多的時間,除了能讓患者明確訴求,也能讓醫生關注到更多細節。
他曾接診過一名三十多歲的女性頸椎病患者,病人符合手術指徵,但在交談途中,董雙海得知這名女性將在半個月後舉行婚禮。考慮到脖頸處手術疤痕對婚紗美觀度的影響,董雙海在詢問患者意見後,雙方共同決定將手術延期。
“給每位患者更多時間,這是嘉會骨科的特色。”董雙海總結道。
而溝通的重要性除了體現在診療環節,也體現在預後的患者教育環節,吳海山指出,骨科的傷病預防主要靠教育。如有患者出現過一次骨折,醫生就要負責告訴他如何預防下一次。對於患有骨質疏鬆的病人,醫生還會指導他如何透過適當的肌肉訓練保護骨骼。
治療病人,而非疾病本身。這是嘉會“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的體現,也是所有嘉會醫生的行為準則。
一站式服務
傳統醫院的骨科科室主要關注的與骨骼相關的治療,但嘉會國際醫院在成立之初就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MSK(Musculoskeleton,肌肉骨科系統)概念,並把中心通俗命名為“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為患者提供“預防-治療-手術-康復訓練”的一站式服務。
一站式服務,意味著無論是運動損傷還是其他骨科疾病,都可以在中心一併解決,這既能減少患者掛號的迷茫,也能減少科室之間的推諉。從看診、檢查、診斷、報告再到首次治療,患者通常可以在一天內在中心一次性解決問題。高效的管理模式下,需要手術介入治療的患者,通常住院時間也並不長,大多數經微創手術的骨科患者術後住院時長為1-3天。
嘉會骨科團隊使用顯微鏡輔助頸椎前路手術
為了達到“一站式服務”的目標,嘉會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一直致力於打造“骨全科”門診,這要求骨科醫生要“一專多能”。
“一名骨科醫生可以說自己最擅長膝關節外科手術,但如果今天來的是足踝或肩關節損傷的患者,醫生也能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如果需要手術,則會再安排相關領域的專科醫生負責。”吳海山解釋道。
一站式服務還意味著,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學科診療)的診療理念貫穿整套服務流程。在嘉會,MDT不僅僅體現在召集不同科室進行病例探討,也同樣應用於日常的患者預約與醫患溝通、國內外專家的遠端會診、多科室間的快速就診通道、術後心理及康復干預等方面,旨在為患者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診療意見,以減少患者來院的頻率與時間。
嘉會國際醫院近期接診了一名BMI超過60的外籍女士,患者30歲,暫住煙臺。由於過度肥胖,她的髖部疼痛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的幼教工作,過去兩年,她在國內外多家醫療機構求醫未果,醫院均表示麻醉難、顯露難、感染風險高。聽聞嘉會為類似的高BMI患者做過手術,她想來碰碰運氣。
面對如此的“超級肥胖患者”,診療工作的確給嘉會國際醫院醫生帶來了不小挑戰。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股骨頭已移位,走路出現交鎖現象。但過度肥胖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說是相對禁忌證,骨科隨後邀請麻醉科、內分泌科進行術前評估和多學科會診。
經過多學科會診後,醫生判斷該患者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氣道評估為馬氏評分的二級,滿足氣管插管全麻聯合神經阻滯的麻醉方式。專家們決定,先幫助她站起來。
隨後,吳海山帶領幾位骨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共同組成手術團隊,誘導採用頭高斜坡位,充分開放氣道,在短效肌松藥作用下迅速插管,再透過B超引導進行深靜脈穿刺,縮短操作時間。醫生採用術前準備的特製拉鉤和針對性選擇的假體,透過影像輔助進行假體預測和體位控制,整個手術僅耗時1.5小時。
“MDT模式下多科室共同協作的故事在嘉會每天都會發生,且並不僅限於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嘉會的每一個科室,包括腫瘤中心、婦兒中心、外科專科、內科專科及臨床支援科室都是MDT的核心成員,我們的目標是讓患者真正享受一站式的診療體驗。”吳海山說道。
骨科並非“純手術”科室
在嘉會國際醫院骨科及運動健康管理中心,類似上述的高難度手術和複雜病例並不在少數。但吳海山和董雙海都強調,骨科本身並不是一個純手術的科室,95%的骨科疾病患者首選的還是保守治療。
比如,上班族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經過評估後會進入物理治療系統,如果是急性腰扭傷,或許靠推拿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保守治療也有專業的治療流程。董雙海介紹,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重返賽場是他們的普遍訴求,而康復會在整個治療環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90%的患者都需要藉助運動康復,康復治療師通常在治療的第一天就介入。”
在上述BMI超過60的病例中,兩位物理治療師在患者術後立即介入,引導她進行臀部肌肉和髖關節穩定性練習,當天這名女士就成功站了起來,第二天可以獨立上廁所。考慮該患者活動能力的特殊性,一個提鞋動作也可能導致假體脫位或假體周圍骨頭骨折,物理治療師還為她制定了一個長達半年的家庭訓練計劃和體重管理指南,避免大體重下假體磨損量加劇。
在整個康復體系中,嘉會還格外強調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的重要性。具體來看,物理治療師首先會幫助患者做肌肉力量的訓練,包括透過一些儀器緩解痠痛。而當患者從住院轉移到居家場景,作業治療師會參與介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功能表現,從而增強患者回家後的安全度與自信心。
作業治療師會指導病人術後以更安全的方式移動、下床、轉移,以縮短臥床時間,以及下地行走、如廁、淋浴等注意事項。就一些進行過手關節或肘關節手術的患者來說,作業治療師幫助患者恢復活動性後還會指導他們如何吃飯、打字,或是開車。
董雙海表示,骨科與運動健康是一個診療和康復並重的學科,除了要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還要幫助他們恢復功能,儘快回到獨立生活和自由運動的狀態。
“無痛是病人的權利”
目前,作為嘉會臨床卓越中心之一,骨科及運動健康管理中心每天服務人次超過100人,30%為外籍患者,中心還接診過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馬萊萊這樣的職業運動員。患者的訴求非常多元。
但解決疼痛,依然是這些骨科患者的首要訴求。
在許多中國人的既往認知中,疼痛是疾病的一部分,但隨著國內經濟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病人的無痛需求正在增加。
嘉會想要打造的就是一家“無痛醫院”。
患者將自己創作的油畫贈與董雙海醫生,致謝嘉會骨科團隊。
吳海山指出,疼痛是患者的第五生命體徵。如果診斷情況不明或是鎮痛藥可能給患者帶來生命風險,醫生不會為患者輕易鎮痛。但如果主診醫生確認,疼痛與患者創傷直接相關,我們有理由讓患者不痛。在為患者提供充分運動指導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止痛措施並不會對其造成額外損傷。
“我們堅持認為,無痛是病人的權利。醫生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幫助病人消除疼痛,避免讓急性疼痛變成慢性疼痛。”吳海山說道。
在骨科領域,不乏慢性疼痛的患者,嘉會國際醫院將疼痛管理服務前置,讓病人在門診端就可以直接對疼痛管理醫生提出訴求。
吳海山還提到,慢性疼痛幾乎無一例外地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心理問題。不少患者反饋自己存在焦慮、睡眠不好、工作效率下降的情況。
對於心理支援方面的需求,嘉會設定了“兩階方案”。第一階是初級支援,不少醫生本身就具備心理諮詢師的資格,他們會在問診環節對一些有疼痛或心理障礙的患者提供基本支援。第二階則是高階支援,當醫生識別出患者心理或精神問題較為嚴重,需要更專業的支援時,主診醫生會讓“精神心理和心身醫學科”醫生立即介入。
從專業診療,到患者體驗,這些都是嘉會踐行國際化診療理念的體現。而吳海山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國際先進的骨科診療方案更好地落地中國。他指出,近年來,各類運動專案的火爆確實帶動了國內運動醫學,尤其是運動醫學手術技術的發展,但比起發達國家的學科體系,我們在運動康復和全程管理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吳海山舉例說,不少職業運動員常在比賽中出現關節脫位,醫院急診科通常會首先介入。如果能讓急診醫生對運動損傷有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就能為患者做更好地判斷與治療。
如何藉助其他學科或科室力量,讓國內運動醫學更好、更快發展,讓患者享受到體驗更好、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嘉會的骨科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仍在持續探索。除此之外,讓國際化醫療更好地服務於不同人群,也是嘉會不斷提升的方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