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國羽小將猝死,掌握這些關鍵時刻能救命!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認真學習!
撰文:Key
引言
近期在2024年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中,17歲的國羽小將張志傑在比賽中突然倒地、抽搐,經過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為此惋惜的同時,也給了我們臨床醫生一些思考。為什麼猝死會盯上年輕人,猝死的常見原因和處理原則有哪些不同?在我們生活和臨床上遇到哪些場景時需警惕猝死的發生?臨床醫生如何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進行風險分層和搶救?又應該如何預防措手不及的猝死呢?本文帶大家一探究竟~
正確認識猝死,
拒絕談“猝死”色變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定義為猝死,但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患者發生猝死前可能有一些前驅症狀,如心悸、胸悶、頭暈等,但往往不被重視或未能及時識別,從而導致突然死亡。猝死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心臟原因和非心臟原因,其中心源性猝死最為常見 [1] 。
表1 常見猝死的原因
臨床醫生對有基礎疾病的猝死患者進行風險分層和搶救是一個複雜而重要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風險分層是評估患者發生猝死風險的重要步驟,有助於臨床醫生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對於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風險分層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詳見表2。
表2 風險分層涉及到的評估方法
為什麼猝死越來越年輕化,
主要有這些原因!
一
不良生活習慣
年輕人長時間工作、學習或運動,以及經常熬夜,會導致身體過度疲勞。此外,年輕人常常因為工作忙碌或追求便利而選擇外賣或快餐,這些食品往往重油、重鹽、重辣,且營養不均衡。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進而增加猝死的發生率。
二
精神心理因素
現代社會節奏快、競爭激烈,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會導致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強烈收縮血管並加快心率,增加心臟負荷和心肌耗氧量。
三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是導致年輕人猝死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遺傳因素無法改變,但瞭解家族病史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猝死風險。
四
缺乏運動或運動不當
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過度運動或運動不當也可能引發猝死。特別是在進行高強度、對抗性強的運動時容易發生運動猝死。本次國羽運動員的猝死是一個提醒,強調了運動安全、健康監測和急救準備的重要性。
知道這些“猝死”徵兆,
就是在救你的命!
猝死的症狀通常較為突然且嚴重,但部分患者在猝死前可能會出現一些前驅症狀。
一
前驅症狀
前驅症狀可能出現在猝死前的數天至數月內,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這些症狀可能包括:
胸痛: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可能伴有透不過氣的感覺。這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的常見症狀。
胸悶:近期突然出現胸悶,或者胸悶加重的情況。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即使經過休息有所緩解,也可能預示冠心病等心臟疾病。
心慌:不定期或頻繁地感到心慌,表明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嚴重的心律失常容易引起室顫,增加猝死的風險。
心跳過緩:過於緩慢的心臟跳動可能引起心臟驟停,導致猝死。特別是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心跳過緩應引起高度重視。
暈厥:不明原因的暈厥可能是心跳減緩或驟停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黑矇、頭暈:視力模糊、眼前發黑以及頭暈也可能是猝死的前兆之一。
氣短、乏力:呼吸困難、氣短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狀也可能在猝死前出現。
二
終末事件期症狀
終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狀態出現急劇變化到心搏驟停發生前的一段時間,可能瞬間至持續1小時。此期間的症狀包括:
嚴重胸痛:可能伴隨急性呼吸困難,是心臟疾病急性發作的典型表現。
急性呼吸困難:由於心臟功能急劇下降,導致肺部血液淤積,引起呼吸困難。
突發心悸或眩暈:心悸可能由心律失常引起,而眩暈則可能是腦部供血不足的表現。
三
心搏驟停及生物學死亡症狀
心搏驟停發生後,患者將迅速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此期間的症狀包括:
意識喪失:心搏驟停後腦血流量急劇減少,導致意識突然喪失。
抽搐:由於腦缺氧,患者可能出現區域性或全身性抽搐。
呼吸停止:心搏驟停後,呼吸中樞失去驅動,呼吸迅速停止。
面板蒼白或發紺:由於血液迴圈停止,面板失去血色或呈現青紫色。
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是生命體徵消失的表現之一。
二便失禁:由於尿道和肛門括約肌鬆弛,患者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
遇到有人猝死,
這樣做能救命[2、3]?
猝死的常見原因多種多樣,涉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等多個方面。而猝死的處理原則強調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復甦、配合AED使用、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等,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一
判斷患者狀況
確認環境安全:首先確認現場環境是否安全,避免在急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傷害。
判斷患者意識:輕輕拍打患者肩膀,在耳邊呼喚患者名字,觀察是否有反應。
檢查呼吸和心跳:透過摸脈、探鼻息等方式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如果確認患者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二
啟動急救程式
呼救撥打120: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並告知醫護人員患者的情況和具體位置。同時,尋求周圍人的幫助,以便在急救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援。
三
進行心肺復甦
擺正患者體位:讓患者平臥在硬質平面上,如地面或硬板床。解開患者衣領和褲帶,確保呼吸道通暢。
胸外心臟按壓:
按壓位置: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即兩乳頭連線中點。
按壓手法:雙手交疊,垂直向下用力按壓,保證肩部、肘部、腕關節呈一條直線。
按壓深度:至少5cm,但不超過6cm。
按壓頻率:每分鐘100-120次,持續進行。
按壓與放鬆比例: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確保胸廓充分回彈。
人工呼吸:
開放氣道:清理患者口鼻中的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人工呼吸方法: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氣。每次吹氣時間應大於1秒,連續吹氣2次後進行30次心臟按壓。
按壓與呼吸比例:單人操作時按壓與呼吸比例為30:2;雙人操作時按壓與呼吸比例為15:2(每輪按壓後進行2次人工呼吸)。
四
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如果現場有AED,應儘快使用。AED能夠自動監測心率,並透過快速點選讓心跳從異常回到正常。在使用AED前,應按照其語音提示和螢幕顯示進行操作。
五
持續監測與評估
持續心肺復甦:按照上述步驟持續進行心肺復甦,直到患者恢復心跳、呼吸或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定期評估:每進行5個週期(即30次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為一個週期)的心肺復甦後,應對患者進行評估,包括檢查脈搏、呼吸和意識狀態。
專業交接:當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將患者的情況和已經採取的急救措施告知急救人員,並協助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轉運。
如何預防猝死?
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一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和長時間連續工作。同時攝入均衡的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瘦肉、魚類等健康食物。堅持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同時應避免過度運動或長時間不運動,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
二
管理壓力與情緒
透過冥想、瑜伽、聽音樂等方式放鬆身心,減輕壓力和焦慮。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期精神緊張。
三
定期體檢與篩查
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的檢測。及時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對於高危因素人群,進行鍼對性的篩查和監測。如心電圖運動試驗、冠狀動脈造影等,以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
四
控制危險因素
吸菸和過量飲酒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應儘早戒菸並限制酒精攝入量。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應透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控制體重。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並控制病情進展。
小結
國羽運動員的猝死是一個提醒,強調了運動安全、健康監測和急救準備的重要性。希望這樣的悲劇能夠促進體育界對運動員健康和安全保護措施的改進和加強。生活中對於高危人群做到早期篩查,以早期識別、早期預警、早期防範至關重要;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治療可減少猝死的發生,從而避免悲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邢浩然,左惠娟,高海,等.猝死流行病學特徵與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迴圈雜誌,2023,38(08):891-894.
[2] Knops RE, Olde Nordkamp LRA, Delnoy PHM, et al. Subcutaneous or Transvenous Defibrillator Therapy. N Engl J Med. 2020 Aug 6;383(6):526-536.
[3]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內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更多心血管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