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 |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者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出身名門 更名三強
錢三強
1913年10月16日,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父錢玄同是領導參與過新文化運動的國學大師,十分注重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6歲時進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一年後轉入孔德學校。孔德學校是當時的新式學校,由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創辦,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平衡發展。在校期間,他成績優秀、文藝出色、身體強健,是學校籃球隊隊員,法語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一次,錢玄同偶然得知錢秉穹被同學稱為“三強”,便好奇地問其緣由。錢秉穹笑著解釋:一是自己在好朋友間排行第三,二是自己在學校的學習、音樂、體育成績都出色,由此名“三強”。錢玄同聽後連連點頭,覺得“三強”很符合兒子的特點,便建議他改名為“錢三強”,期望他德、智、體全面發展。雖然“錢三強”不如“錢秉穹”文雅,但卻寄託了父親的關愛和期望。
“從牛到愛” 求學清華
1929年春,錢三強閱讀了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深有感觸,認為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是建立強大的工業。由此,他投身到“工業救國”中。因當時的目標大學為英語教學,所以錢三強決定先考北京大學預科班學英語。他廢寢忘食地學習,終於突破了英語關。
在北大,錢三強也經常旁聽物理系的課。當時,清華大學的兩位物理學教授在北大兼課,教學富有趣味和藝術性,錢三強被吸引。這時,他剛好讀了《原子新論》一書,著迷於神祕的物質微觀結構。
“九一八”事變後,錢三強決定換專業,轉考清華大學物理系。錢玄同理解並支援兒子的選擇,希望他能發揚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習牛頓和愛因斯坦,勇攀科學高峰,並題寫“從牛到愛”榜書相贈。
留法十載 科學求真
錢三強與何澤慧
1937年8月,錢三強抵達法國,師從伊雷娜·居里(與丈夫約里奧·居里共同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間,他專心於課題研究,虛心好學、熱心助人,深受導師和同事的讚賞。
1946年,曾經的清華同窗何澤慧從德國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來到法國,與錢三強一同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後結為科學伉儷。他們在難以計數的裂變徑跡中,合作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現象和四分裂現象,打破了固有認知,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由此,西方許多報刊稱他倆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不忘初心 知人善任
1948年6月,錢三強與何澤慧懷著滿腔家國情,歷盡艱辛回到祖國。
之後,錢三強全身心地投入原子能事業開創中。1950年5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錢三強擔任副所長,1951年接任所長。在此期間,他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第一臺迴旋加速器等重要的儀器裝置,為之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960年,中國決定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核武器研製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國家工程,急需凝聚一大批傑出科學家與工程師。因錢三強有豐富的核物理研究經歷和組織管理經驗,組織任命他擔任中國核武器工程的總設計師。
這位總師目光敏銳、知人善任,擁有超強凝聚力,傾注心血培養了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先後推薦彭桓武、朱光亞、鄧稼先領導理論設計工作,王淦(gàn)昌、程開甲等負責測試工作……他們在“兩彈一星”工程中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一天,也恰好是錢三強的生日。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錢三強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者》。
“學以致用,報效祖國”是錢三強畢生的追求。前進道路上,他用行動印證著對科學的堅定追求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現訂購2024年
只需288元
編輯/段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