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暴雨過後,關節“痛痛痛”?中醫康復“組合拳”為您解煩憂!
湖南正處在梅雨季節,氣象部門多次釋出暴雨預警,持續的降雨以及悶熱的天氣,不僅讓人渾身“黏糊糊”,還總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人還容易出現精神不振、食慾不佳、手腳發脹、頭暈發昏等情況,給健康帶來很多隱患,尤其有關節疾病的患者疼痛難忍。
從中醫角度說,風溼關節痛症的發病與“寒”、“溼”有密切的關係。梅雨季節氣候潮溼又連續下雨陰冷異常,故在此節氣致風溼病加重的原因與以下情況有關:
1、外感陰冷寒溼之氣
梅雨季節溼冷的寒邪可直接侵襲肌表腠理進入機體或因本身體質不佳正氣衰弱,衛表之氣不能對肌膚腠理起到正常生理的防禦保護和調節作用,使得肌膚腠理疏鬆失固腠理大開則邪氣更容易侵襲人體的筋肉骨節,陰寒之邪有收引凝滯的特性,收引牽拉關節肌肉也就是俗稱的“痙攣””僵硬“,又可凝滯氣血,阻礙其正常執行,其機理是氣能助推血液之暢行若陰寒傷陽則原本氣的功能就相應的減弱,血行的速度變慢變緩則氣血凝滯,常有“不通則痛”之理故能引起原有疼痛的加重。
2、內生溼邪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臟是對溼氣尤為敏感的臟器。
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惡溼,溼氣對脾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脾臟是運化水液的主要臟器,若脾臟受到梅雨季節悶重溼氣的侵害則原本正常的水化代謝就發生了損害,用較為形象化的解釋為正常水液代謝如山川河流之水通暢無阻,而異常運化代謝的水液如粘油濁膏之流自然不暢,而此則為內生溼氣,內生溼氣留積於關節筋肉處也能引起疼痛的加劇。
梅雨暴雨過後,如何調護?中醫康復內外組合拳能幫到你很好的緩解和治療關節疼痛。
湖南省第三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醫師指出針對風溼關節疼痛症狀,臨床上中醫治療主要還是以祛溼通絡、醒脾化溼為主,分內服和外治兩種。
1、內服
臨床常用的內服中藥為黃芪、桂枝、秦艽、當歸、紅參、白芍、木瓜,黃芪具有益氣固表、補氣昇陽之效能夠固護衛氣防邪從肌表腠理侵入機體關節;桂枝溫通經絡;秦艽更有“風之潤劑”的美名即為祛風溼而不留燥;當歸、紅參活血散瘀止痛;木瓜、白芍柔筋緩急止痛。
在夏季悶溼環境下除了運用以上中藥還可依據情況加入厚朴花、佩蘭、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溼藥,亦可根據疼痛情況稍加重活血止痛藥的用藥比例。
中藥代茶飲也有可取之處:
其一,由中醫的理法方藥分析指導下實現的;
其二,在於簡便廉效,並且中藥代茶飲不同於中藥煎劑,中藥煎劑將大部分的中藥有效成分煎出效果自然較好,但是藥三分毒,雖然服用藥物短期影響較小長期服用濃厚的中藥煎劑也會對肝腎帶來一定的負擔,以溫開水泡中藥代茶飲可緩和的將中藥有效成分泡出,雖然治療週期會長但有細雨滋潤則萬物生之功效,故建議風溼病患者可多使用中藥代茶飲將養機體。
而在夏季梅雨季節適量採用祛溼健脾的中藥對泡茶如:茯苓、白朮、芡實、白扁豆等對緩解風溼關節痛症也具有一定的幫助。
2、外治
外治法有艾灸和鍼灸,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在臨床風溼疾病的治療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艾灸透過點燃艾條燻烤人體穴位和經絡執行的位置來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其具有扶正驅邪、執行氣血、疏通經絡的功效,據國內研究發現經過艾灸燻烤特定的穴位如“足三裡”、“腎俞”、“懸鐘”三穴可使膝關節炎症緩解。
中醫認為艾灸之火乃是“純陽之火”可對積留的邪氣有極大的驅散作用,溫和的熱力滲透肌膚腠理直至筋肉骨節散除梅雨季節過重溼氣和陰冷之氣導致的經絡氣血痺阻加重,用較為形象的解釋則為日晒脂水,水散成霧,當用艾條燻烤疼痛較甚的關節處有微微黏濁水液的出現則為溼邪的消散的表現,此時關節疼痛的情況也隨之好轉。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三人民醫院 中醫康復科 李衍樂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